唯心主义吧 关注:7,414贴子:56,318
  • 4回复贴,共1
一楼寄天


IP属地:贵州1楼2024-03-22 19:05回复
    哲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的社会学科,有没有必须需要面对的问题呢,如果有那么必须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对此恩格斯作出了一些说明,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现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此康德曾经提出著名三问:我们能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问题最终被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一直以来是哲学需要回应的问题,也是所有科学最终要回应的问题,如果哲学不能回答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这种哲学本身就是存在着缺陷的,只有在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之后,其他的一系列的哲学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释,所以抽象思维与实际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个首先也是个最终无法回避的课题。
    我们知道,社会人类与自然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类拥有动物所没有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运用是人类的一大特色,而我写的类而上学,也指出事物与人的本质,只能在人类类点的抽象思维中存在,所以关于抽象思维,我们应该加以详尽的研究与论述,那么什么是抽象思维呢,通俗的说抽象思维就是把事物一分为二,从事物的全体之中,抽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一些事物或面向,在附予其逻辑思维的一些秩序与关联,以便于对事物进行分析与预测,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抽象思维推向极至会发生什么,也即把包括我们的身体在内的物质世界抽象至虚无之后,抽象思维将无法在继续运作下去,也就是说抽象思维把物质世界抽象到虚无之后,将无法在继续抽象掉什么东西的时候,这时抽象思维将停止抽象而向返象思维转变,那么抽象思维与返象思维其效果是相等的,这就相当于某人从1-10数字中抽取出一个数字5,和某人自己写出一个数字5,其具有等效性是一样的,只是脑海中的5,与实际中的5,处于不同的范畴与规律中,如果换一种方法表达的话也可以表述为:然有(自然存在)经过彻底的抽象之后转变成了纯有(抽象的有),然有与纯有合而成社有(社会存在),然有,纯有,社有这三个领域各有其自身的范畴与规律,但又存在于一定的对应关系之中,如果我们把然有视为一级语言建构,那么纯有则可以视为二级语言建构,社有则是三级语言建构,底层是自然无常的生灭变换,然有的范畴与规律即一级语言建构,可能与阴阳五行律相关,纯有的范畴与规律即二级语言建构,可能与思维逻辑律相关,社有的范畴与规律即三级语言建构,可能与社会实践规律相关。
    抽象思维的运用对象,除了是包括自己的身体在内的物质世界以外,还可以运用于人的心灵,比如:心灵的意向性,概括性,分析性,总结性,辨识性等等属性与功能,也就是说把人的心灵的各种属性,全部抽象掉以后的无属状态,如果说我们运用抽象思维于物质世界,可以达到虚态之物这个概念和境地,那么抽象思维运用于人的心灵,我们将达到空无之心这个概念和境地,而空无之心又可以称之为一切概念的源头,没有空无之心与虚态之物的相合,人的概念思维将无法运作,而基于空无之心与虚态之物的概念运作,又必然具有了主观局限性与主观获得性。 主观局限性向内看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与智慧,向外看是主观未知领域,所以主观局限性换一个角度看就成了主观获得性,两者是同一事的两个方面,那么主观获得性与外化物果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否是一个返象还属的世界呢,为了探索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返象还属哲学原理的角度,来做一些思想实验,比如给某人一张白纸和笔,某人并不能画出整个客观世界,最多也就是画出一些他见过的事物,且画中的事物是处于逻辑思维律中,现实中的事物则处于实际律之中,比如某人画了一只蛋,这只画出来的蛋并不会孵化出小鸡,这只画出来的蛋,也并非是现实中的哪只鸡所孵化出的,所以基于人的自由意志画出来的蛋,只具有作画者的思维逻辑附予的秩序与规律,而现实中的蛋,则处于运动变化的实际律之中,对于实际规律也可叫命运,可能只有东方的玄学才有可能加以描绘,而西方的科学则差强人意,为何如此说呢,比如我们给东方伏羲一张白纸和笔,伏羲能画出河图洛书;给西方牛顿一张白纸和笔,牛顿只能写出一些公理公式,河图洛书,更接近一级语言的建构,而公理公式,则更接近二三级语言的建构,或者换一种说法河图洛书,更符合自然的时空阴阳五行律,而公理公式更符合社会人类的实践律,所以易经的阴阳原理,更贴近生灭无常的自然现象,而西方科技更符合社会人类实践律,但不管是东方的玄学还是西方的科学,都只能存在于人类类点的抽象思维中,在人类类点的抽象思维中,不但存在着事物的本质,也存在着人自身的本质,于是乎人类具备了两种外在本质,和一种内在本质,如果说人的内在本质,是基于自由意志的抽象思维,那么人的外在本质,就是整个宇宙自然界及其规律和社会性的法律法规,除此两种之外,人类别无其他的外在本质可言。 如今人类对自身的自然性外在本质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量子力学阶段,量子力学发现了观察者效应,也就是说有观察者与无观察者,能量将处于两种状态,一种为波态,一种为粒子态,如果我们把没有观察者的波态,等同于还没有任何返象还属的双重抽象态,也就是虚态之物没有任何返象的状态,和空无之心没有任何属性的状态,那么有观察者的粒子态,则可以对应虚态之物开始返象,和空无之心开始还属,这两者同时发生同时进行,所以说,如果没有返象还属的状态,同效于没有观察者的波态,或者说双重抽象掉的虚无态,等效于波态的无形无象的虚无态,那么返象还属的有形有象态,则同效于粒子态的有形有象的世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个返象还属之后的自然世界,而外化物果正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可以这么说人活着是乎就是为了外化物果与主观获得性而活。没有主观获得性的外化物果是不存在的,没有外化物果的主观获得性,是乎社会意义也不大,而人类对于自身的自然性外在本质,比自身的社会性外在本质的,研究与论述要多得多,这就导致了文科相对滞后于理科的现状,目前人类的社会性外在本质,比如很多法律法规还是处于机械唯物主义的水平,现实中机械性执法,一刀切等等现象屡见不鲜等,人类的社会性外在本质,为何如此落后于,人的自然性外在本质的研究与论述呢,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与现代西方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有关,但从哲学的还象还属原理角度来看的话,自然而然的外化物果,是先于社会性的外化物果的,在自然而然的外化物果的基础上,产生出了社会性的外化物果,自然而然的外化物果,解决自然问题或认识论问题,社会性外化物果,解决社会性问题或生存论问题,又或是相负兼有之,认识论问题包涵了生存论问题,生存论问题也包涵着认识论问题,而人类的认识任务,肯定是先要去认识自然界,以了解自身的外在自然本质和起源,而自身的外在社会性本质,则被视为不那么重要的依附性质的第二外在本质,是人类自身之间的事,能怎么办就怎么办都好说,以至于不可能在有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了。
    人是虚无,人是存在着的虚无,人也是自由创造着一切的虚无,而空无之心与虚态之物的相配相合,所生发出来的概念思维,及其概念思维背景下所能给出来的一切过去,现在,未来的理论,以及在这一切抽象理论指导下的一切社会性人类活动,都是在这返象还属的哲学原理之内发生的事实,哲学就是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就是返象还属的原理,只要我们懂得了返象还属的原理,就不难回答人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也及其他的一系列哲学问题的解释,比如我是谁,我来至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如果人是虚无,自然我就是虚无,我是存在着并创造着一切的虚无,我自然来至于虚无,最后又回归于虚无之中。


    IP属地:贵州2楼2024-03-22 19:07
    回复
      人的“主观获得性”与外化物果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理性的“主观获得性”;一种是知性的“主观获得性”;一种是感性的“主观获得性”...


      IP属地:贵州3楼2024-03-25 12:11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25 12:55
        回复
          有好多看不明白的
          例如返象还属,我都理解是通过自身行为得到的外界一切反馈产生的认知
          外化物果我理解为憧憬或是期待的产物,这里我会凭经验把主观获得性和外化物过归于一谈
          虚态之物和外化物果又会混于一谈
          还有人类类点这个词,是不是把人通过所有感知所塑造出的基于念想和理性的需求融合而成的概念归于一大类
          我大概看了三分之二,感觉似触非触地得出一个我好像也想到的结论,我只能看见光,只能听见震动,剧不完全统计宇宙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是能量,有百分之二十三无法捕捉的信息被统称为暗物质,剩下百分之四左右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信息,我手中的是键盘,这是基于我看见听见和触摸得出的结论,那么在我无法感知的范围中他是什么(我喜欢用“他”这个修饰词),一只猫?一个人?还是一个世界?并非调侃,我由上得出疑惑我是否真实存在,因为生命会死亡物质会腐朽只有思想才能相对顺利地传递,由下得出结论,人生其实毫无意义,因为纵观几千年来“人” 目的和行为都没变过,变化的只是一些被人或物引出的现象,这两个论点我好像能用好多文字来描述和证明但每次想到文字本身也是因为人基于“部分”目的而创造就生出一种无力感。
          我可能还要看好几遍你的论述才能形成相应的概念从而产生自己不同于你的思想,但还是希望老哥能在条件允许下解个惑,我表达能力很插还是个错呗字大王,大概就这意思。吧


          IP属地:重庆5楼2024-04-30 22: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