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689贴子:40,486
  • 13回复贴,共1
求助

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难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切韵音系的构拟是基于什么,因为切韵不反映音值,必须要到域外对音找音值,但是域外对音不一定可靠,所以我就在纠结整个中古汉语音系构拟的完整逻辑链条,目前卡在这一步了,希望博学的吧友们给予解答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02 18:48回复
    不惴冒昧,我简单说几句,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益,仅供参考。
    一、诚如你所言,域外对音是不靠谱的,其实也不是不靠谱,主要因为几百上千年之后的今人无法明了当时的发音状况,只能站在今天的立场去推测,明明错得离谱还以为就是那样,这才出了问题。比如梵语短a明明念[ə],(近代音)民国时期的印度梵语学者甚至说长短a都念[o],但是现在人却认为读a,这能靠谱吗?当然不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03 13:40
    回复
      二、隋朝陆法言的《切韵》系统记录的是南北朝以来的中古音。如果你仅仅只是去天天弄中古音,那么我可以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事实真相。那要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找到事实真相?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3 13:45
      回复
        办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尝试弄清楚上——古——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3 13:48
        回复
          我们今天的大多发音源于中古音,无论是六南方言、南方官话(黄孝、西官、江官),还是北方官话都是如此。只是保留多与少的问题,受游牧民族或者百越影响深与浅的问题。中古音承接上古音而来,中古音其实容易理解与接受,因为许多发音跟今天差不多,但是许多上古音跟今天的发音大相径庭,甚至面目全非,这就不容易接受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03 13:54
          收起回复
            但是不弄清楚上古音,就不可能发现中古音的源流,无法发现其内在演化规律,比如从古到今语音发展变化到底是低化还是高化?语音发展变化跟口形、舌位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明确答复的。不然就没有说服力,只是一种猜测,可能毫无意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03 13:59
            回复
              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最后推荐明朝陈第的《毛诗古音考》,讲上古音的,相信你能看得懂。然后就是明末顾炎武的《音学五书》,这两本古籍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而且地位重要。等到弄懂了,你现在的纠结疑惑什么的都不在话下,迎刃而解,也差不多可以算半个专家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清楚现在这些人讲的,哪个比较正确靠谱,而哪些人讲的经不起推敲。
              祝好运!
              如果你说你不容易找到这两本古籍,没关系,我这里有影印版电子档。想要就加我。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03 14:07
              回复
                汉语各方言也是参考啊,这不比域外对音强。
                拟音本就只能逼近,但中古的声母、韵尾可以认为已经没有实质争议点了。
                韵腹是元音,元音的差异本来是相对的,不像辅音差异是一板一眼的,只要能解释中古的押韵与前后变化。都可以视为等价,不过是在有限的范围内的不同变体。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03 23:58
                回复
                  切韵的逻辑基本是交集法与排除法:
                  例如:二等韵的真身
                  一开始有韵腹不同与介音不同两大理论,但后来发现介音说可以兼容韵腹说,于是介音说胜出。
                  而且介音说还有其他上古汉语与其他汉藏语支持。
                  但介音说不好说明南北朝的押韵,所以现在最合理的理论是:
                  更早时是介音,但最晚南北朝时已经变成韵腹上的卷舌化成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04 00:13
                  回复
                    拟音就是为了说明现象:
                    根据现象,提出假设>>>假设有瑕疵>>>修正。
                    如此循环。
                    没有像本格推理一样从头开始的逻辑链。
                    一切的逻辑链都是从第一套拟音开始的,
                    而这套拟音因为语音有系统性,所以内部也有一些逻辑链,但这些逻辑链也是从一些理所当然的假设开始的,类似数学的公设、公理。
                    你说他不严谨吧,但数学也是如此啊。何况确实没什么理由去推翻这些公设。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05 00:31
                    回复
                      韵图,汉语方言,域外对音,民族语对音,古籍异文,古籍对发音的描述,这些都是依据,互相印证。还有就是中古以后的各种韵书也很重要,因为语音不是一步就变化到今天的状态,梳理变迁过程也是逻辑上的依据。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05 22:33
                      回复
                        举个例子,历史的历,普通话和大部分官话读li,少数官话读ni,粤语、闽南语读lik,客家话读lit,假如要选一个作为构拟的切韵音,哪个更接近?首先看声母,切韵音系分泥母、来母,今天大部分方言也分,读n声母的是混了泥来,声母取l。韵尾,切韵明确是入声,韵图上明确是“令”对应的入声,k尾和ŋ尾对应,韩语、日语这些域外对音也支持k尾,所以取k尾合理。收t尾的是混了ik和it,历和栗同音了。拟为lik,已经得到方言、域外对音、演变逻辑的多重印证。然后在lik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精细化,究竟是lik,还是liək?还是lek?大方向确定后,这些是细节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05 22:47
                        回复
                          只是有些民科只知道质疑又拿不出合适的模型让人很反感,我的水平有限,一时间又驳不倒别人,所以陷入思维误区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4-07 1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