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吧 关注:689,483贴子:12,083,001
  • 9回复贴,共1
突然很好奇一个问题,哪位大神能给解个惑。
我只知道俄料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的,好像是个叫安德烈(名字记不清了,不知道对不对)的老外主导的。
那国内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区分籽料和山料的呢?


IP属地:天津1楼2024-04-07 08:27回复
    籽料反正够早 我记得那时候清朝时候就开采和田玉了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4-07 09:06
    回复
      最早的时候和田玉就是用的籽料,那时候没有办法开采真正的山料(山料海拔太高)人力成本和技术都不到位,所以多数都是河道籽料,留皮也不是现在才留的,清代就有留皮做俏色的古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4-07 09:42
      回复
        区分产地意义不大,籽料也有垃圾,青海料也有国宝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07 11:23
        回复
          按照我有限的和田玉知识,因开采方便,和田玉籽料自古有之,尤其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不少;自清代开始,山料也开始大量出现,比如杨家坑戚家坑的精品就是专供京城八旗老爷的,期间也间或有少量俄料流传。
          我其实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时候同品质的山料和籽料价格被人为的拉大了差距。


          IP属地:天津5楼2024-04-07 11:42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解释的。简单就是供需关系决定价值。玩玉的尽头是籽料,或者是一步到位的玉质为王的成品。籽料千变万化,成品玉质为王。当籽料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远超山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3 07:47
            回复
              除了价格,还有稀有度以及审美,举个例子,同样a品质的籽料山料,a品质籽料一年也遇不到几个,而a品质山料,大量存在,且可认为使其更接近a+品质,比如大师雕刻,打磨抛光上蜡等等。。。。稀有度比如95于田,大众审美如翡翠一致的俄碧等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3 08:01
              回复
                别人不知道,我是从去年五月开始区分的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4-13 0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