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吧 关注:328,432贴子:10,033,439

《天行有常》开发日志01·mod新世界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简而言之:《天行有常》的世界观基于AD820年的正常地球进行创作;世界经过600年的不同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人类也将以不同于历史的姿态步入地理大发现与全球化的时代。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城东即事》【唐】 王维
本文本是原我发于三月三(4.11)的mod日志(),先发于知乎
我们的作品——《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VVV)是本制作组多年前开始创作并至今不断完善的一个架空世界观。作为取名困难症的主创,难以敲定我们的企划的正式名称,本mod之前曾以Project ATL的代号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后经过全组长期的思考与探讨,本mod的中文名最终确立为了“天行有常”。
“天行有常”这个名字出自《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即世界的客观规律不因尧舜或桀纣的统治(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而mod的拉丁文名为“Via, Veritas, Vita”(简称VVV),意为“道路、真理与生命/历程”,出自《约翰福音》14:6:“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Ego sum via, et veritas, et vita. Nemo venit ad Patrem, nisi per me”) ,刨除宗教色彩后,“道路“、“真理“与“生命/历程“也正对应着本mod的主题-“通向真理的道路” 。
我们致力于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可能性存在的架空世界,以“架空创作”为手段,探索历史中可能存在的规律,并寻求一种新的视角,以探寻我们所可能忽视的“历史”。这个架空世界观将会通过游戏mod的形式呈现其1444年的切片和1444之前的部分历史。
在《天行有常》的AD1444年(mod选取的时间节点),虚构世界中的人类已经经历了六百多年的差异化发展。而模组所展示的内容将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势力分布与历史发展迥异的人类文明,以及这个人类文明从早期全球化走向后续热机与电机问世后的机械化大生产的历程(或者是在游戏结束之前走向一种相对于现实更“不发达”的历程)。VVV并不打算预设任何“必然的答案”,所以我们实际上做的内容与很多mod的设计有着很多不一致。
作为一款模组,《天行有常》的作品将在短期内基于EU4的框架进行创作。尽管EU4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但其框架仍然是一个优秀的沙盒环境。我们将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融入游戏的框架之中。当然,如果有更合适的平台,我们不排除未来通过其他平台展示这个世界观。
相比之下,CK3和VIC3所采用的新系统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和合理性。然而,CK3并未包含海军和战争迷雾元素,因此无法展现当前设定时代所应具备的探索和海上纷争(或许在处理完现有内容后,我们可以在CK3上展示更早的剧本)。VIC3同样缺少战争迷雾,无法展示各文明的探索历程,且市场等机制在我们想要呈现的时代中会显得过于“超距作用”(虽然eu也有不少可以被称作“超距作用”的一些表现)。在未来数年的制作过程中,选择EU5也是可能的,但我们不会在TINTO 正体尚不明确,EU5的文件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目前在EU4的创作进程。

VVV的旧大陆,WIP


IP属地:天津1楼2024-04-14 14:17回复
    支持一个


    IP属地:广东2楼2024-04-14 14:19
    回复
      天行有常的基础世界观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天行有常的世界线与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改编的常见架空设定不同,它是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线。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到众多人物和事物,这些都与真实历史大相径庭,且并未发生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
      天行有常的世界线是基于AD820史实基础并进行了大量再创作的世界线:并非基于单一位置的单一分歧,而是从820年这个分歧上限开始对全部历史的重新演绎。相应的,本世界线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精确的分歧点,标记分歧的种种“大事件”只是分歧的一个外在表现,而非早已开始的分歧本身。如世界线中的一个重要的早期分歧——830前后葛罗禄部的崛起仅是“不同历史发展”的一个外在表现,820年开始的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变化早已影响着部族中的每一个人乃至他们和周边环境的各种互动。
      全然不同的文化与族群分异,图中高亮为“回鹘组”(突厥语系的先祖在VVV世界当中的后裔为主)(WIP)
      这个世界已经历了不同于OTL(Origin Timeline/Our Timeline)的六百多年的历程。虽然整个世界的不同国家与族群都经历了各异的发展道路,但处于不同的环境、沿革、背景的背景的人们仍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之下。不过“天行有常”,那些时而有迹可循的自然与历史的“法则” 会让这里的历史显得似曾相识。
      焕然一新的地名(很多城市诞生于分歧后,只能我们自己基于历史和本地语言创造新地名)(WIP)
      在天行有常的世界线创作过程中,我们考察了众多现实发展的路径与结果,并试图探究其根源与原因,以构建一个独特且尽可能合理的全新世界图景。我们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所谓的“历史答案”,然而,实际上了解“真实历史”所面临的“不知其所以然”和资料缺失的问题非可轻易克服。从头构建一个陌生的世界,或许又有助于摆脱一些基于我们固有认知而导致的结果论与刻板印象,同时让我们了解我们所了解的“历史”究竟有哪些缺失的部分。
      我们制作组固然是这个“世界观”的创造者,但我们的能力与精力有限,无法完全把握这个世界观从宏观到微观的所有内容。mod更像是我们对“世界观”理解的一种抛砖引玉的解答;当然,深入学习与广泛的查阅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幕后做了挺多功课。


      IP属地:天津3楼2024-04-14 14:19
      收起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14 14:20
        回复
          世界的“物理”基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在天行有常的世界中,物理不与会出现与现实的差异,但是基于我们目前的认知水平,我们也无法绘出完整的物理蓝图。“物理” ,亦或者说“万物之理”,也是天行之“常”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打算引入超自然的现实存在,然而超自然的事物会继续存在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中。至于目前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将保留自己的见解。
          除了目前普遍认为真实的“物理”外,还存在于该世界线中不同人群观念上的“物理”。以VVV的欧洲为例。在欧洲的自然哲学领域,公元820年至1444年的许多自然哲学家接受了古希腊的四元素理论以及地心-天球和月下-月上的世界观 ,并用这些理论来解释世界。神学家们则大多采用相似的理论或运用圣经来阐述世界。当然,也存在着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而支持日心世界观的学者的观点 。很难说欧洲学者们“共享”着同一个世界观,而大众的观念则更加多元。
          几个“世界观”示例:

          托勒玫地心天球

          OTL的第谷地心原点系统的“太阳系”宇宙模型复原
          周髀算经当中可能存在的对应的世界模型的复原
          在其他地区,情况亦相似。在中国,儒家、道家与释家三大教派互相影响,理/道以及心灵与气之本质的争论逐渐兴起,各学派均有不同的观点。五行理论仍然被用于阐述世界,但五德终始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祛魅和摒弃 。中国民间的三教九流均相当兴盛,民众相较于其他地区有更多接触知识的机会。随着简纸的演变和雕版印刷业的繁荣,“理下庶人” 的现象正逐渐出现,大众的经史与宗法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在阿拉伯世界,各教派的知识得以融合,相应地产生了信仰主义者和哲学解释主义者对信仰与世界的解释权之争。地处亚欧非交汇处的马什里克地区,人群文化丰富多元,四面八方的思想潮流汇聚,带来了思想的百家争鸣。此外,还有阎浮提诸地的诸多“正法” 、伊兰二元主义善恶对立的世界观 、在北方借助新日诸神兴起的诺斯替主义、各种朴素的多神泛灵与唯灵论……世界之繁大与思想之多元向来为人所惊叹。
          关于世界的"物理",众多传统传说中阐述的观点数不胜数。然而,在15世纪以前,通过"实验"、"逻辑推理"、"假说演绎"、"经验主义"和"格物致知"等方法论探索世界的人也并不少见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物理"作为标准来衡量古人,更不用说另一个世界线的不同人群了。在知识的传播和交流过程中,相似而又不同的理解相互交织并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了更为通行统一和“合乎常理”的世界观。随着书写材料和印刷技术的革新,这一进程正在不断加速。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已知的历史当中中,对应于mod呈现的这一历史时期内(19世纪以前),人们的“物理认知”进步和“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不会直接导致各种新技术和发明的产生。相反,技术进步与新发明的出现推动人类的认知进步,往往是历史的常态。我们不必因当时人的认知与现在存在差异,而认为其思想落后,并且我相信人类的未来或许能更加正确与深入地认知这个世界。


          IP属地:天津5楼2024-04-14 14:21
          收起回复
            战争迷雾是个很好的机制,能增加沉浸感,地图系统也是,eu这部分还是做的有点简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14 14:22
            回复
              不同的历史与同样不同的地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序》
              在天行有常的世界中,存在着与现实同样起源的“地球”;但“地球”本身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经历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随着我们离分歧点越来越远,“地球”与OTL的差异会越大。地球可被视为一个开放且相互联系的整体。作为地球的一部分,人类深入地参与、享受并影响着自然界的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以及地质循环。然而,对于地质运动、气候变化和大气循环等庞大巨系统,我们将默认其与历史发展相近,因为现有的理论实际上也难以模拟拥有无法估计的子系统的如此庞大巨系统的演化。

              因为没有开挖OTL元运河而幸存的“梁山泊”(大野泽)与没有发生“三易回河”而不同的黄河水系(WIP)
              然而,默认处理或一定程度的淡化自然变动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的自然与OTL完全一致。细微的改变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变化仍会出现,例如水体系统的一些微观变动,包括运河系统的变化、河流改道的不同发展以及泥沙沉积导致的海岸变动等。诸如超新星SN1054 爆发之类的天文现象的实际发生早在约5-8千年前,只是在1054年才能被地球所观测,这类宏观的天象将继续如现实一般出现在VVV当中。
              VVV的罗马眼中的“EUROPAUNIVERSALIS欧陆”概念(或者说“基督世界”的范围)
              同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地理”领域。在VVV的世界观中,许多我们所熟知的地理边界并不被这个世界的人们视为边界。例如,阿尔泰山是一个孕育着丰富水草的土地,养育着四方人群;直布罗陀的南北都在哈桑的统治之下,海峡是一个利于水运的通道;法老运河 更无法分割亚细亚与阿非立加,东西南北畅通无阻,甚至还能有来自中国的客人……不同的人群也有着不同的地理观念;以直布罗陀、博斯普鲁斯海峡、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为界的“欧洲”在VVV中并不存在,相应的以罗马为中心的“欧罗巴世界”在不同人眼中也有着不同的疆域,而大雍治下的人也肯定不会认同所谓的“东部亚细亚”的地理概念。


              IP属地:天津7楼2024-04-14 14:23
              回复
                世界上的科技与社会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部分重要技术传播的可能范围(注:新大陆tag不具备实际意义 技术传播范围也非定稿 WIP )
                人类发展的历程,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认知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从采集狩猎到现代农业与畜牧业,从石器到冶炼金属,从陶器再到各种精美的瓷器或各种各样的工艺品,人们不断地认知自然,并有了越来越多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在广袤的地球上,从不同的个人到各种文明,人们拥有不同的世界观、技术技能和社会关系。我们并不打算采用片面的“先进程度”作为具体的衡量标准,而是采用掌握某种技术的能力和一些外在的社会表现为判断依据,从而大致描绘各个地区的“科技水平”与社会形态。技术与社会相互促进发展,人类不断探索的历史实在是浩如烟海,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尽可能合理地描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拟定了九大技术来代表“institutio”——“创造物”(WIP)
                在旧大陆,冶铁、文字等基础技术已经广泛传播,然而在新大陆,这些技术仍然仅为少数文明所掌握。自11世纪起,北海与新大陆之间的交往为北美带来了许多冶金技术以及马匹等生物资源。这些技术与物种随后从北美这一二次传播中心向南方传播至中美洲。在820年之前,火药已经问世,而罗盘、造纸术和印刷术已在世间存在了数百年。在这六百年间,这些技术基本已通过亚欧之间的走廊从中国传播至大陆的另一端,并在不同地区产生了各自的本土演变。

                不接纳特定的技术将无法使用特定的兵种(WIP)
                除了同类技术的不同变种外,许多文明还掌握了各自相对独立的思想、技术或工具,这些包括但不限于希腊的哲学和各种几何成就、中国的高炉炼钢技术和代数成就,以及新大陆的玉米和土豆等驯化作物。如果有机会,这些文明的成果将有望为世界各地的其他人民带来福祉。例如,在VVV的830年,阿巴斯在马蒙的统治下创建了智慧宫 。智慧宫的“百年翻译运动”引入了希腊哲学、希腊数学和中国数学等领域的成就,并推动了“法尔斯数字”等计数符号的传播(即起源于印度的今“阿拉伯数字” )。
                丝绸之路、泛撒哈拉商路、海上丝路、北海商路、印度洋商路、泛亚走廊等交通线路将不同的社会与文明紧密相连,技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群体在其中得以传播与交流。然而,在1444年之前,新大陆与旧大陆之间的交流远未达到OTL哥伦布交换的密切程度,新大陆的社会建设与农业生产保持着相对独立,但说不上多么“落后”的发展水平。
                旧大陆上的人们在合作和冲突中逐渐融为一个整体。人类最终“统一”于一个共同体的历程,在OTL可追溯至大约1000年,当时维京人作为连接新旧大陆的媒介,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 。VVV采用了类似的设定,诺斯人仍然在9至10世纪之际发现了所谓的“文兰”,但这一次的联系比OTL更为广泛,为美洲提供了更多的旧大陆技术与产物。然而,这条交流通道在1444年之前便告断裂,“新”与“旧”的世界又重新走向了分立。


                IP属地:天津8楼2024-04-14 14:24
                收起回复
                  甲子之年的世界(AD1444)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金陵怀古》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地球仍然是地球本身,然而人类的历史,终究是由人类自己所创造的,并且在动态发展下走向了自己的未来。
                  公元820年至公元1444年的六百余年间,大唐、大蕃、法兰克、阿拔斯、东罗马尼亚等诸多盛极一时的帝国走向了灭亡,但历史本身仍然充满生机。六百年里,社会发展,政治分野,族群分布都变得焕然一新。
                  VVVAD1444年的地球上,不同的文明分立于世间。不同的社会在VVV中展示了各自的活力,这些活力表现为矛盾冲突的爆发、不同人群的和谐交融以及生产力与制度的革新。我们将这个时代称为Prime Era ,寓意着春天和新起点,赋予这个时期竞发时代的期望。
                  在竟发的时代,大雍屹立于大陆东方而内战余波未平,新罗马伫立于大陆西方但濒临内战危机,阿纳托勒在新罗马支持下控制着君士坦丁堡,东罗马余部退守大希腊(南意大利)伺机卷土重来,罗阇萨那傥虎踞恒河西部谋求一统忻都斯坦版图,伊兰有了新的沙汗沙却依然军阀割据,赫罗姆于近东建立了一个多元的国度,控制西非的主要金矿的乌阿苏鲁意欲重整曼德河山图霸萨赫勒,哈桑尼耶虎踞马格里布意在再造温麦,历经南北战争之后建立公武一体朝廷的日本则面领着新的动荡……
                  从晚冬迈向春日的的长安(WIP)
                  群雄逐鹿,各领风骚;文明复苏,焕发生机。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各种文明如璀璨繁星,竞相闪耀,共同探索未知的深邃奥秘,走向更繁盛的未来。
                  1444罗马与欧陆局势概念图(WIP 不代表最终情况)
                  篇幅有限,这里不再展开,我们的上一篇专栏,已经呈现了1444年的新罗马,我们或将在下一篇日志详细的描述现在我们制作的重点,大雍所引领的天朝世界。


                  IP属地:天津9楼2024-04-14 14:26
                  回复
                    预告·“雍国天下” :
                    “天下”,是中华对于整个“世界”的描述,这个“世界”没有地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过,这个“天下”虽无垠,但其范围仍然受限于中国人的活动与认知。
                    更为精确的“天下”,是指“四海”之内的地域,这一区域由皇帝所统治。随着与中原及皇帝的距离逐渐增加,“天下”的属性将逐渐减弱。全盛之时的大雍东起望建水入海口之滨,北据漠南,西入濛池,南越南海;再加上四周臣服于大雍的国家,实行汉制的邻邦,羁縻封建的土邦和部族,边缘交好的友邦,“天下”将数以亿计的人群与不计其数的势力囊括其中。
                    为管理庞大的“天下”,天朝历来都在全国设立不同的治理机构对广阔疆域实行差序治理,在直接控制区施行郡县制,在直接控制的区域之外实行羁縻政策,而对于“天下”当中相对独立的“藩邦”则使用外交手段制御,形成了差序的格局。“天下”自上古不可追寻的三皇,再到秦汉,后继有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七代廿国,最后交到了大雍的手上。大唐帝国的中兴之梦在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的繁荣之后逐渐消逝。大唐帝国不可避免的衰亡之后,九州地区进入了被雍代大儒所称呼的“七代廿国”的纷争时期。大齐民变的战火过后,天下经历了三朝的局部统一、宋朝的短暂和平、汉朝的唐疆归一以及回鹘大福国铁蹄的横扫欧亚,最终归于陇西李氏后人所创立的雍朝大一统。
                    在大雍的治下,”天下“有着不同于往昔的面貌;新朝新气象,全盛之时的大雍东起望建水入海口之滨,北据漠南,西入濛池,南越南海,好一个庞大国度。大雍这一新朝将整个天下重新凝聚在一起,诸国也仰慕于天朝的威仪之下。在大雍的新制度下,“天下”的核心被分为三十制府,州县从于制之下;而全天下军队从属于大都统府,数十军府从属于五方的都统府;整个天下在制府军府下有着四百余正州,而正州之下还有着上千县和不计其数的人口。
                    可惜,世上无永恒之制度,天下无恒久之国,大雍历经繁华之后……
                    一个小leak 差序控制与间接羁縻(WIP)
                    尾声
                    最后,我们再次衷心祝愿大家度过佳节(原内容发于4.11,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壮乡山歌节等两位数节日),在节日之外也要顺利度过每一天!同时,我们借此良机诚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实现我们宏大的架空企划。我们深信,您的加入将为我们的团队带来新的活力与创意。


                    IP属地:天津10楼2024-04-14 14:28
                    回复
                      一些补充注释:
                      ^前文年报,参见架空mod《天行有常》年报·仲春与新起点
                      ^一般认为《荀子》为先秦诸子之一——儒家学派的大儒荀子和其弟子所作。
                      ^《约翰福音》为圣经新约的一部分。
                      ^通向真理之路,或者说“viae ad veritatem”“通向真理的道路(们)”是mod的曾用名,也是现在的副标题,这里的通向真理的道路既可以指OTL那样的全球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也可以指代指人类的文明发展,还指代着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
                      ^现在一般认为Tinto可能是EU5,但是暂时没有实锤。
                      ^在族群与势力分异的同时,我们对势力名称也基本上采取了其自称重新翻译,国名在处理后很多连主创(最菜的确信)在不看解释的情况下也不认识。
                      ^这里的法对应着“自然法”的概念(如孟德斯鸠《法意》,虽然本人不喜欢此人)。
                      ^“物理”一般而言的physics的今日含义出现其实非常晚近,这里用法是以中文字义为基础。
                      ^“地心-月下-月上世界观”参见亚里士多德的诸多著作与托勒玫《至大论》。
                      ^一般认为哥白尼可能是新柏拉图主义者,参见《天球运行论》和诸多关于他的研究;同时,OTL当时还存在着大量赫尔墨斯主义者。
                      ^otl对应的贬斥五德学说的说法可以参见柳宗元《天对》与欧阳修的《正统论》。
                      ^“理下庶人”这里参照了一些“礼下庶人”的相关研究和“士商融合”的相关研究,如杨志刚.“礼下庶人”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1994(06):118-125.。
                      ^正法,或者说达摩,dharma。
                      ^伊兰即iran,祆教、摩尼教等的“善恶”二元主义。
                      ^在欧陆时代之前的“科学方法论”类似的内容与定量实验可以参见《西方科学的起源:公元1450年之前宗教、哲学、体制背景下的欧洲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文献。
                      ^关于巨系统,主创个人比较支持一些混沌理论与系统论的元分析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SN1054即著名的天关客星。
                      ^法老运河为苏伊士运河原址上的一条古老运河。
                      ^注,原始社会的技术水平乃今日拟构,农业起源等内容存在广泛的争议。
                      ^这里建立智慧宫与百年翻译运动延续了一些OTL的发展;智慧宫 Baytal- Hikmah,是一个著名的学术机构。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这个说法其实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不过vvv拟定的是传播者是“法尔斯”(Fars)而不是发明者。
                      ^“文兰”在哪存在争议,不过一般认为就在新大陆上,根据现代考古一般认为维京人确实在11c左右出现了在美洲活动的痕迹。
                      ^Spring来自古英语和日耳曼语的“跳跃/跃动”,拉丁语的春是用“第一个”(Prime)季节来表述。
                      ^“雍天下之国”——《战国策·秦策》


                      IP属地:天津11楼2024-04-14 14:33
                      回复
                        发完了,有没有被吞楼


                        IP属地:天津12楼2024-04-14 14:33
                        收起回复
                          工程量比较大,缺人,以及招人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4-14 14:37
                          回复
                            前排沙发归组员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4-14 14:41
                            回复
                              支持,这是好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14 14: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