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p吧 关注:8,763贴子:90,440
  • 15回复贴,共1

有新发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本人对玄学和哲学兴趣浓厚,便买了一套《道德经》研读,初次却是读的懵懵懂懂,似乎明白了却又不知所以。直到知识的不断累积增多才慢慢发现其不仅是思辨而成的哲学产物,还是真正利用实践验证真理,而后理论指导实践的“参考手册”!地球ol通关秘籍!楼下细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4-21 10:16回复
    首先,是老聃留下道德经的原因,《史记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说明老聃是被动著书,老聃主张“无为”思想,“无为”经过我研究应该表示的是:纯客观中立,不做二元分别,没有喜厌,不评判取舍,不主观不干预,顺其自然让事物自生自灭的一个思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21 10:21
    回复
      所以老子他不会主动留书,是尹喜恳求或者强迫所留,但是留了又会违背老子无为的原则,道德经首句“道可道也非恒(常)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我们可以知道老子这个人对万物本质研究的非常透彻,在周王室担任守藏室之史简称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很大概率对易经有很深的理解,他知道用有形的文字描述无形的道肯定是行不通的,这本书写出来经过时间沉淀会与原本想表达的思想什么的大不相同,就像我们现在通行本被改了700多处。有没有一种可能,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换了一种思路,把源代码写成参考书,本质是教我们以实践验证真理,以他的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我们实践。就算改了内容也并不影响阅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4-21 10:40
      回复
        加上当时时代背景,以及老子的思想深度,既然被强制留书,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天下所有人,因为这本书确实包罗万象,各个领域都能从中有所获,所以我觉得,作为一本参考书来读是行的通的,也较为符合老子“无为”之道,意思就是你读懂了就懂了,被误导我也管不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4-21 10:42
        回复
          举个例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相信很多人都听长辈或同辈说过,经过解构我好像有点新的理解(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这句话容易被理解成有知识的人不多说,说多的人未必有知识,这个解释并没有错误,长辈告诫后辈要懂得自谦。但我觉得其中还有深层的含义,它的本质是告诉我们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求同存异。
          我们知识不足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接受外界不同的评价与建议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实践检验真理,求同存异)是有智慧的,而自己的知识不足又不接受外界不同的评价甚至与其争辩谁对谁错,这才是没有智慧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21 10:49
          收起回复
            这个新的阅读思路我打算分享出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4-21 11:09
            回复
              别读垃圾道德经,读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4-21 16:04
              收起回复
                不知道上下文是啥,我觉得道德经牛就牛在怎么说怎么都有理。如果只从实践证实一条道走的话,就失去了变化的精华。当然楼主的理解角度也是有道理的。但比如我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理解,就不是从主观评价这个人是不是智者来理解,而是理解为怎么去知道一件客观的事:如果你想知道,那就不要说话,这样你才能了解的全面,而如果你言了,发表了意见,可能有些人就不说话了——认为和你说不来,你也也就没办法全面知道这件事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4-21 19:37
                收起回复
                  我个人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核心思想就是:反着道之动。
                  做事不要极致极端,做人也一样。正所谓“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4-22 02: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