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讨论吧 关注:63贴子:90
  • 0回复贴,共1

伦敦艺术片段:绘画是一种感情的寄托与延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艾琳是英国著名画家,今年74岁了,她应邀给英国王储查尔斯和王妃卡米拉画像,她笔下的王储、王妃就像普通的知识分子,平和而内敛。从她的画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艺术家本人的那种气质和作风。艾琳的画室敞亮洁净,她套着一个画画用的大围兜,这个围兜和穿围兜的她都在她自己的画里有所表现。她拿出十几个速写本给我们看,说:“画画就是我的命,手里拿着本子和画笔,一刻也不能停,昨天李磊先生讲话,我就画他。”说到当下绘画的境遇,她也一脸无奈:“现在绘画不时髦,好像还很落后。但是我是一直坚持绘画,不管外面怎么变,我都不变。我小时候,爸爸脾气非常坏,经常跟妈妈吵架,真的很不幸福。那时候我只有画画,把自己与那个不幸福的生活隔离开。绘画是我的世界,在那里我感到快乐和安全。”
艾琳油画《英国王妃卡米拉》
艾琳的故事让我很感动,绘画是我们感情的寄托和延伸,只要感情在,绘画不会死亡。
片段二:与英国皇家绘画学院学生分享“用绘画发现心灵的春天”
刚到伦敦的晚上,英国皇家绘画学院(Royal Drawing School)的总监马克·切斯特便拖我去看他们学生的毕业展览。
在英国,绘画与我们所说的绘画在概念上有所不同,我们把在平面上绘制的作品统称“绘画”,英国“绘画” (drawing)主要指用硬笔画在纸上的作品,我们习惯上叫素描,有的也着色,或夹杂着一些拼贴,但它是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而用软笔画的油画叫“painting”,水彩画叫“water colour”。所以学生展览的作品没有油画,但也不是我们通常认识的那种练习类素描,我们就称它纸上绘画作品吧。展厅里的作品可谓“千人千面”,比较注重个人风格的追求和观念的表达。他们也没有严格的具象、抽象之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混在一起,倒也是百花齐放。
隔了一天我就跟着马克去与英国皇家绘画学院的学生们见面了,学院安排了一个“会见大师”的环节,是预科和一年级的同学,都在16到18岁之间。去前马克反复叮嘱我不要穿西装,不要打领带,最好邋遢点,这样同学们就会感到很亲切。
英国皇家绘画学院画室
我走进充满原木香气的大教室,有50个学生已经在那里了,还有任课老师、旁听老师、学院赞助人等十几个人。那些稚嫩、真诚的面容让我想起自己38年前在华山美校学习的情形,我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会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学校附近的公园,我会到那里画速写,还有一个是旧书店,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的素描,我太喜欢那些素描了。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画速写的习惯,我的速写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写生。我走到哪里都会带一些纸或小本子,把感兴趣的东西画下来,这是我创作的源泉;第二部分是临摹。我会对着前辈大师的作品勾勾画画,我并不是完全的临摹,我是通过勾勾画画体会大师的思想和方法;第三部分是用速写记录我的构思。许多构思是转瞬即逝的,一旦有想法最好马上记录下来。”


IP属地:浙江1楼2024-04-29 13: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