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吧 关注:18,672贴子:229,670
  • 1回复贴,共1

汉语第一人称读音演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漢語第一人稱讀音演變:
[著重說明:原始漢語或稱上古漢語(雅言)系屈折語,人稱代詞自語言成型之時就三格齊備,即同時兼備主格ngai、屬格nga、賓格ngo,其讀音最初就存在,非後面逐步演變。後世各方言第一人稱音變系屈折特性丟失無分格之後三選一及其自身變異結果。]
雅言: 主格____屬格____賓格
ŋaːlʔ?=>ngai吾=>nga吾=>ngo我
ngai 上古正音(主格)
ngai=>nguai(部分閩東話等)
ngai=>ngei&nguei
ngai=>ngoi&nguoi(部分客語粵語等)
ngai=>ngui
ngai=>nga 中古正音(部分贛語粵語等)
nga=>nge
nga=>ngo 近古正音(多數語言)
ngo=>ngu
nga=>a(部分吳語等)
nga=>nge=>e
ngo=>o(部分湘語等)
ngo=>ngu=>u
nga=>ngua=>gua=>wa(閩南話)
nga=>nge=>ngue=>we
ngo=>nguo=>wo(普通話)
ngo=>ngu=>wu
客家話第一人稱用法詳釋:
[創“𠊎”代替主格“吾ngai”,與屬格"吾nga"區分開而不致混淆,"我ngo"則為賓格。原始客家話嚴格區分主格、賓格,後世(三國魏晉前後)合併乃最大敗筆,致語音嚴重不和諧,同時平白無故多出一個“我”,客家人因此陷入讀"ngai"又讀"ngo"之尷尬境地,全然不知“吾”除開讀“nga”還讀“ngai”,“ngai”本字就系“吾”。國內偽語言學家毋知系孤陋寡聞還系天生無意識,對不能解釋之音變現象統統簡單粗暴全歸為白讀、文讀,打死都想像毋到古漢語漢字音變同格、詞性等有關。最先發現人稱代詞分主格、賓格、屬格者系瑞典漢學家高本漢,雅言古漢語之秘密就此俾一外國人揭開,此乃古往今來神州大地語言學界破天荒第一回。雖然其能總結規律,可惜卻不能準確擬音,可能系缺乏詳盡語音資料作為參照(我等不妨用英語、客語第一人稱屈折變化規律來作個對比:“英語:ai>mai,mai>mi”“客語:ngai>nga,nga>ngo”,可以看出兩種語言“主、屬”之間音變不大且內在聯繫緊密,“屬、賓”之間音變較大。),即便高本漢明確指出人稱代詞分格,國內偽語言學家仍稱"我"分為白讀"ngai"、文讀"ngo",悉数語言學家連一外國人都不如。]
上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格:
吾ngai,nga(單數):
主格ngai(後接動詞)
所有格nga(後接名詞)
我ngo(單複數):
賓格(前接動詞)
兼作謙稱或泛稱(複數)主格、所有格
可能原因:
“我”最早使用,用法最廣泛,後“吾”取代“我”成為主要第一人稱,“我”變為次要;故所-以,吾為主(尊,專)我為次(卑<謙>,泛)。
[lbk]我ŋaːlʔ?(人出生時叫聲?)=>ngai?=>吾ngai=>nga=>我ngo[rbk]
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应用示例:
按:上古时,“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注:上面系現時作為教科書之定論,但明顯謬誤,系缺乏格概念所致。作為人稱代詞,"吾"為主格、屬格所共用,作主格時讀:ngai,作屬格時讀:nga。)
今者吾(ngai)丧我(ngo)。
——《庄子·齐物论》
与我(ngo)其拱璧,吾(ngai)献其柩。
——《左传》
吾(ngai)知子之所以拒我(ngo),吾(ngai)不言。
——《墨子·公输》
回也非助我(ngo)者也,于吾(nga)言无所不说。
——《论语》
以吾(ngai)一日长乎尔(nji),毋吾(nga)以也。居则曰:‘不吾(nga)知也。’如或知尔(nji),则何以哉?
——《论语》
吾(ngai)日三省吾(nga)身。
——《论语》
为我(ngo)杀范痤,吾(ngai)请献七十里之地。
——《史记》
吾(ngai)不疑胡服也,吾(ngai)恐天下笑我(ngo)也。
——《史记》
“吾(nga)道非邪?吾(ngai)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ngai)未仁邪?人之不我(ngo)信也。意者吾(ngai)未知邪?人之不我(ngo)行也。”
——《史记》
吾(nga)翁卽若(njia)翁。
——《史记·项羽本纪》
不者,若(njia)属皆且为所虏。
——《史记·项羽本纪》
若(njia)肯发兵助我(ngo)乎?
——《汉书·匈奴传上》
若(njia)翁廉,若(njia)辈得无苦贫乎?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
吾(nga)儿,久不见若(njia)影。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01 01:03回复
    方命厥(kia)后,奄有九有。
    ——《诗·商颂·玄鸟》
    无念尔(njia/nji)祖,聿修厥(kia)德。
    ——佚名《文王》
    从邪陷厥(kia)父,吾(ngai)欲讨彼狂。
    ——唐·柳宗元《咏三良》
    思厥(kia)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宋·苏洵《六国论》
    将尽厥(kia)职焉。
    ——明·顾炎武《复庵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01 0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