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405贴子:1,804,758
  • 3回复贴,共1

【转】京剧的过场戏不能随意简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京剧的过场不能随意简去,这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京剧一整套表演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与音配像、拍电影不是一回事。精炼场次在音配像中可以做到,在舞台上却是不可能,因为音配像与拍电影是分散场次拍摄的,然而,舞台表演则不可能。有时演员下场门下,接着要在上场门上,在后台绕过来,没有那么快,就需要中间有个垫场,或者拉二道幕,还有可能演员需要换行头,因此在中间必须要垫个适当时间的过场,否则换行头来不及。这是舞台表演必须要穿插的。而且还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这是传统京剧表演的方式决定的。这些场次可能会产生情节不够紧凑,如果将这些过场全部删除,舞台表演有时就会忙乱,甚至出错。历史上就出现过忘记戴髯口或王佐断了右臂的教训的。有些武戏中间需要穿插一些武打套路(打个荡子),那实际上是给主要武生演员留下一些喘息机会,为了保证下一轮更精彩的表演,也是很有必要的。有些过场虽然没有特殊的表演,仅仅是个过场,但是很有必要,例如《空城计》中的“三报”,城楼之前,在二幕外表演司马懿的兵马,与赵云的兵马匆匆过场,那是交代魏军近逼、赵云回师的严竣形势,虽然是过场,但必须交代,形势逼人的态势。还有一些剧目如“龙凤呈祥”中的赵云,通常在“甘露寺”前面的场次中,只是刘备的随从,可以由一般武生扮演,到“别宫”时的起霸直至“迴荆州”时换正宗名角武生。可是在电影工程中赵云由一人到底。由于以往前面的赵云一贯如此演。因此一个大武生扮演前面的赵云就好似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如果精神抖擞,感觉反而怪怪的!所以我以为即使拍电影也应该以舞台演出的要求来对待。如果单纯考虑影片效果出发,若搬不上舞台并达不到保留传统原貌的作用。还有电影的优势便于刻画细部,但是局部多了,整体效果就差了。比如现在录像记录比较多,摄像头往往跟着主要人物跑,比如“打鼓骂曹”中的镜头都是跟着禰衡走。几乎看不见曹操的表演因此,现在舞台上演出的“打鼓骂曹”中的曹操形象往往比较苍白,祢衡缺少对比,他的形象也一定不会丰满。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5-15 03:12回复
    DD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15 10:10
    回复
      因为以前正常营业戏一般不会“几演”,所以过场是不能省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16 16:43
      回复
        [文中] 京剧的过场戏:是 [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和 [表演的方式] 所决定的!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5-16 2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