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吧 关注:57,724贴子:62,515
  • 7回复贴,共1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硬皮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本病病因不明,病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满意疗效。笔者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现将硬皮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阐述如下。


IP属地:北京1楼2024-05-15 10:08回复
    1.病因病机
    硬皮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与皮痹相类似,是因素体阳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凝结于经络、肌腠或血脉之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闭塞不通,渐致皮肤肿胀、硬化、萎缩;或因脾肾阳虚,精血、津液枯少,皮肤、筋骨、脏腑失于濡润而致。若病变仅限于皮肤,是局限性硬皮病,若皮肤病变同时又有脏腑器官损害者,是系统性硬皮病。


    IP属地:北京2楼2024-05-15 10:09
    回复
      2.辨证论治
      硬皮病的辨证要点:如以皮肤增厚肿胀为特征者,属于寒湿凝滞证;以皮肤增厚变硬为特征者,属于脾肾阳虛证;以皮肤萎缩变薄,真皮疏松为特征者,属于精血亏虚证。


      IP属地:北京3楼2024-05-15 10:09
      回复
        01.寒湿凝滞型
        证见:皮肤肿胀变厚,肤色淡黄或淡白,畏寒,四肢不温,关节肌肉疼痛,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散寒祛湿,温通经络。自拟启腠消痹饮。药物组成:丹参,浙贝母,皂角刺,毛冬青,积雪草,灵芝,桂枝,细辛.地龙。


        IP属地:北京4楼2024-05-15 10:09
        回复
          02.脾肾阳虚型
          证见:皮肤增厚变硬,皮纹不清,肤色紫黯,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酸乏力,脱发,自汗,阳萎或月经不调,纳呆,腹胀便溏,舌体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缓。治宜健脾益肾,温经通络。自拟温煦消痹饮。药物组成:党参,白术,丹参,积雪草,毛冬青,浙贝母,皂角刺,白芥子,熟地黄,黄芪,鸡血藤,鹿角胶,威灵仙,附子,肉桂,干姜。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15 10:10
          回复
            03.精血亏虚型
            证见:皮肤萎缩变薄, 真皮疏松,色黯,肌肉萎缩无力或疼痛,关节痛,腹泻,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肾填精,滋阴养血。自拟补肾养血消痹饮。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药,人参,黄芪,茯苓,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阿胶,丹参,积雪草。


            IP属地:北京6楼2024-05-15 10:10
            回复
              加减:以上各型兼有心悸加炙甘草、桂枝、柏子仁;兼有肾阳虚加肉苁蓉、杜仲、续断;兼有腹泻、水肿加泽泻、大腹皮、生姜皮;兼有头晕加天麻、钩藤、怀牛膝等。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此外,嘱患者每日以药渣煎汤熏洗患处皮肤,效果更佳。


              IP属地:北京7楼2024-05-15 10:10
              回复
                小结
                因为纤维化是硬皮病的主要病理特点,故抗纤维化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因此,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选择用药,上述硬皮病各证型治疗的处方中均有丹参、积雪草、毛冬青、皂角刺、白芥子,这些药物有活血散结、软肌润肤之功,均有抗纤维化的作用
                临证中根据硬皮病的不同证型,分别加用以上药物治疗,有利于皮肤及内脏器官病损的改善。


                IP属地:北京8楼2024-05-15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