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吧 关注:26,864贴子:1,342,154
  • 20回复贴,共1

河洛大神真可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4 20:08回复
    对酒当歌xx、zhlzwl、极地雄鹰A.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既然你删了,那我就另外开帖,揭一揭你的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4 20:09
    回复
      看你一个河洛北方大神在吴语吧胡说八道,我一个外人都看不下去了。
      -
      我认为你有几个基本的概念要弄清楚:
      -
      一、先认真看看《楚国八百年》,了解一下楚人从中原被商周两朝驱赶追杀,然后逃到湖北的建立的事实。所以楚语肯定出自中原雅言,并融合荆蛮土著方言而形成的——不同于雅言,但又不离于雅言;
      -
      二、长江中游是湖北荆州的楚文化,下游是江苏苏州的吴文化,同一条长江,交流频繁,所以古有吴楚不分家的说法。吴语的准确称呼应该叫吴越语,是吴国和越国两地语言的融合结果。但是如果你认为吴越语到了唐朝才形成,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就算在楚国到达江东之前,吴越语应该就开始融合华夏雅言,但是起码在楚人到达江东之后,吴越语也慢慢变成了古汉语,而绝不可能象你说的形成时间那么晚。西晋末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建立东晋,金陵雅音肯定是汉语,这个历史事实你怎么会不知道?
      -
      三、湖南是楚地,属于禹贡九州之荆州,怎么可能是扬越?你先搞清楚扬越到底包括哪些地方,免得让别人笑话!湖南起码在战国时期就完全汉化,怎么可能是扬越音?
      -
      四、我曾经说过,南方百越之地,汉语越化发生在一开始之时,而北方胡化,发生在历史上的多次民族大融合之时。相对于南方地区各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汉语,北方胡化更悲剧更惨不忍睹,现在都不成样子了,卒不忍读。你北方何洛大神还敢提当年的中州古韵、洛阳雅音么?有关北方胡化的历史记载,我下面会附上,好好读一读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4 20:09
      收起回复
        北方胡化的历史证明
        一、唐朝张籍的记载
        永嘉行
        [唐代] 张籍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二、唐朝司空图的记载
        《河湟有感》
        (唐)司空图
        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
        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
        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人。
        注释
        河湟(huáng):黄河与湟水,指河西、陇右地区。
        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县北。
        司空图(837年—908年),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
        三、南宋陆游的记载
        得韩无咎书寄使虏时宴东都驿中所作小阕
        【作者】陆游
        大梁二月杏花开,绵衣公子乘传来。
        桐阴满第归不得,金辔玲珑上源驿。
        上源驿中搥画鼓,汉使作客胡作主。
        舞女不记宣和妆,庐儿尽能女真语。
        书来寄我宴时词,归鬓知添几缕丝?
        有志未须深感慨,筑城会据拂云祠。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四、南宋范成大的记载
        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1127年灭亡。南宋诗人范成大1170年出使金国,“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已北皆然,而京师尤甚。”(范成大《揽辔录》)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4 20:12
        回复
          黄头鲜卑入洛阳,并无违和感,
          因为当时中原人就有很多黄发人。

          鲜卑人和中原人,长相是一样的。没什么不同,
          ——————
          网上曾经看到一个说法,一个北方人竟然说游牧民族也是纯汉!塞外胡人,游牧民族都纯汉了,我还有什么话说?
          -
          所以胡化都不是个事,因为他们有胡人爹,但是汉人没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4 20:18
          回复
            说一千,道一万,用你们胡化的汉语读读上古音《诗经》,看看还能押得上韵否?华读hu,家读gu,马读mu,下读hu,看看你们胡语中还是否保留否?杠是没用的,用嘴巴辩解也是苍白无力的,要凭实力,靠事实说话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4 20:23
            回复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
              “家家鸡犬惊上屋”,“夫死眼前不敢哭”,好好读一读其中的汉空人空血空泪!假如你有胡人爹,那么心情当然不一样了,并且正好相反,乐见其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24 20:38
              回复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汉人逃到南方,这是历史事实吧?那么你们混血胡化当然也是事实,野空腔空侉空调也是事实吧。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24 20:38
                回复
                  中国南北方言存古价值量化记分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24 20:44
                  收起回复
                    楚人几十年的统治,今天湖南的老湘语与吴语有许多共同处, 是否是楚人带来的?
                    坊间认为吴语受到楚地语言的强烈影响,甚至是混合了,
                    这是一种误解,

                    吴语和老湘语同源,是因为双方的祖语都是古侗台语,这和楚人没啥关系,
                    即使楚国没统治过越国,吴越也和老湘语有同源关系。
                    因为老湘语的祖语是古杨越语,古杨越语就是两湖的杨越人使用的一种古侗台语。

                    当时的中原人说“吴人有楚音”。唐《慧琳音义》合称吴楚之音。
                    以今天的看法,当时的中原人并不能区别吴音和楚音,因为双方都是古侗台音,似乎一样。
                    ————
                    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南蛮指湖北荆蛮,南蛮就是今天的苗人祖先。历史上湖北有很多苗人,先秦时期更不用说了。楚人从中原逃到湖北,然后跟土著三苗融合,形成古楚语!这个可以在苗语甚至广西壮语中找到证据。
                    -
                    后来离中原近的湖北苗人被同化或南迁,但是湖南境内还有许多苗人,今天还有不少。这些历史都不懂,湖南不属于扬越(杨越)好不好。
                    -
                    古代语言学上都是吴楚一起说的,因为方言相近。长江中下游便利的水路交通竟然被你无视,怪不得你这北方旱鸭子。伍子胥等四个楚人导演的吴楚争霸你都不懂,闭门造车不是你的错。多读书,读好了再来。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25 10:31
                    收起回复
                      苗族的历史风俗特征:蚩尤的后裔,“三苗”的传说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苗族被赋予了“荆楚”、“荆蛮”、“南蛮”等称谓,这些名字如同历史的烙印,见证了他们的存在。禹伐“三苗”的战争后,“三苗”的记载在中原文献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荆楚”、“楚荆”、“荆蛮”、“南蛮”等不同的呼声。这些名字其实都是对苗族人民这个共同体的泛称,其前身就是“三苗”。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25 10:34
                      收起回复
                        禹贡九州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25 10:50
                        回复
                          北方人很可笑的,一个个都是打死都不承认北方话胡化的历史事实,鸵鸟顾头不顾腚自欺欺人,非常滑稽可笑。
                          -
                          北宋灭亡金人占领开封的时候,北方地区几乎上就完了,不可避免胡化。后来再兼之元蒙和满清几百年,不想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
                          看欧洲人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明显有入声的,另外歌韵字保留得好好的,入声字也都是明确的,明显不是北方话。
                          -
                          明朝官话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属于南方体系,不属于北方官话。明朝官话没有今天汉语拼音的e韵,今天汉语拼音的e在明朝是不存在的。其来源有二:一是来自于o韵,比如南方“河”(ho)在北方读“河”(he),“阿”(o)读“阿”(e)等等;二是来自ê韵,如南方“客”(kê)在北方读“客”(ke),“额”(ŋê)读“额”(e)等等,区别相当大。
                          其它如汉语拼音丢掉了入声,丢掉了疑母ng等等就不一一说明了。


                          IP属地:湖北14楼2024-05-29 16:25
                          回复
                            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再参考明朝时期欧洲人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明朝官话属于南方官话,许多字的发音跟六南方言相符,而跟今天的北方官话不太相符。
                            明朝官话很可能是五百年前的南京话,(不是今天的江淮官话!南京明官后来因为北方江淮移民源源不断的涌入,变成了今天的江淮官话。)肯定不是明朝的北京话,因为北京话大约在元明时期就丢掉了入声,而西儒中还保留入声字。
                            应该说从明朝开始,北京话就跟明朝官话有相当差别了,然后经过两三百年的满清统治,到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那个差别更是大了去。
                            民国老国音字典大体上还是保留了近古汉语,而从国罗(新国音)就开始变异,形成断代!更不用说1955年的汉语拼音。
                            (《赵元任的无奈》:1924年5月,赵元任再次受邀商务印书馆,录制《新国语留声片》。赵元任不再坚持老国音,在1925年3月的《第三封绿信》中向朋友们坦白:“这回我用了纯粹的北京发音,而不是国音。因为不瞒您说,我以为受过教育的北京人的语音未来会比国音更有前途。不过我时下的想法还没成熟到可以广而告之的地步。”))
                            ————
                            明朝官话上承中古汉语而来,虽然有所演化,但是大体上变化不大,比如“阿”还是读o,“河”还是读ho等等,跟今天南方的黄孝楚语、桂柳官话、广东沿海军话(明朝驻军)一样。还保留了入声字ㄝ(ê)韵,ê是民国老国音字典注音,发音是国际音标的[e]或[ε],不是汉语拼音的e(发音是[ə])。
                            明朝官话从今天的结果来看属于南方体系,不属于北方官话。明朝官话没有今天汉语拼音的e韵,今天汉语拼音的e在明朝是不存在的。其来源有二:一是来自于o韵,比如南方“河”(ho)在北方读“河”(he),“阿”(o)读“阿”(e)等等;二是来自ê韵,如南方“客”(kê)在北方读“客”(ke),“额”(ŋê)读“额”(e)等等,区别相当大。
                            其它如汉语拼音丢掉了入声,丢掉了疑母ng等等就不一一说明了。


                            IP属地:湖北15楼2024-05-29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