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大同吧 关注:38,849贴子:2,303,177

Lin Beep 眼中的大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联系信息
姓名:   Lin Beep
个人信息
地点:   Beijing/Datong/Berkeley  
工作和教育
职业:   Ph.D. Student  
————————————————————————————
全文来自塞外大同的链接,感觉非常有深度特转载,谢谢作者,谢谢塞外大同


1楼2010-10-06 14:49回复
    2010/5/24
    大同民间故事 02 大拆大建:置之死地而后生?

    大同。山西的北端,北京同纬度往西300公里。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乏善可陈,却有两样东西闻名于世。第一样,是大同盆地周围的山脉底下埋着的煤,这些黑黝黝的矿藏赋予了大同“煤都”的称号,也深刻的塑造了过去近一个世纪一来大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态。第二样,是大同这块土地上的历史。北魏故都,辽金重镇,明清关隘,这所有的往事都在大同的土地上残留了种种物证,比如云冈石窟,那是北魏初创的;华严寺善化寺,那是罕见的辽金木结构建筑;古城城墙和结构规制,那是明清遗存。
    我本非大同人,而是大同以南的朔州人。1986年随父母迁到大同郊区,后来又进城念中学,在大同度过了12年的少年岁月。少年时的印象里,大同是安静而缺少变化的,这种缺少变化甚至表现为混沌的不思进取,表现为相对其他地区的衰落——后来我知道,这种状况,仅仅是中国内陆城市在市场经济转型大时代里面无数衰落案例中的普通一个罢了。
    然而,从2008年开始,事情开始起了变化。我那一向缺乏变化的家乡忽然被甩入了一场巨大的变化浪潮中去。当我从2009年开始频繁的回家探望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三个月,我就已经不太能认识我的家乡了。
    而这种戏剧性的变化的浪潮,和开头我说的大同的两样东西密不可分:煤炭,和文物。
    很简单,大同的煤快挖完了,而挖完了怎么办?很自然,大同人开始打文物的主意。
    是的。从煤炭能源和重工业,全面转向旅游业和房地产。大同不是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内陆城市,但是大同转型的决心、速度和规模,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来形容,全国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
    空口无凭。下面是几张我根据google earth历史照片做的大同卫星地图,我们来看看大同城市转型的“疯狂”吧。
    


    3楼2010-10-06 14:54
    回复

      这是大同市中心区域的卫星图。最外面黄色的线,是我暂定的研究范围的界限,实际上是根据三条高速公路或者普通道路来划定的。这个区域里面包含了大同市城区的最主要的建成区,以及其周边比较重要的郊区农村土地。
      中间竖着的一条蓝色的线,那是御河,一条自然河流。当然,类似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城市的状况,御河的水早就干掉了。
      御河的西边,红色的区域,是大同市目前最重要的城市建成区,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大同老城区”(这个和行政区划上的城区不是一回事)。而红色的里面,那个紫色的方框,则是明清大同古城的范围,大同古城,周长7公里,面积不到3平方公里,城墙土坯依然留存大半,城内还留有华严寺,善化寺等辽金异物,以及鼓楼、九龙壁、雁塔等明代遗物。
      御河的东边,绿色的区域,则是大同市规划中的御东新城区。
      (当然,以上范围都是我粗略画的,看个意思就好。更精细准确的地图我会稍后放出。)
      大同市的疯狂转型,就是围绕着这一条蓝色的御河、一座紫色的古城、和一座未来许诺中的新城而展开的。具体的说,就是:古城内几乎全部腾空,拆掉所有现代功能建筑,全部换成仿古建筑,再把从前的7公里的城墙全部重修起来,重建成一个类似平遥的旅游古城。而御河东边的农用土地,则投入房地产开发,从市政府、医院、学校的搬迁建设开始,打造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接纳从古城内转移出来的城市设施和人口。当然,旧城区(红色)的周边自然也会开始向外拓展,同样承接古城内转移出来的设施和人口。
      (当然,这只是大同市转型计划的一部分而已。更全面的计划除了旅游业和房地产,还包括工业的重新安排布局。一次说不了太多,我们还是首先集中看新城老城的事情。)
      读者也许会说,这种一河相隔新城旧城的规划,很普遍啊,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啊,这有何特殊性呢?
      特殊性就在于,大同市在这个规划的执行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和意志力,简直是“壮士断腕”“破釜沉舟”一般。不废话,看图。下图是2005年4月16日的大同卫星图,经过与2009年11月2日的大同卫星图的细致比照(这种肉眼的比照耗费了我三个整天的时间,眼睛都快要看瞎了。),我在图上标出了几种颜色的地块。深红色的地块,是2005年4月16日到2009年11月2日这四年半的时间里,大同市总共拆除的已建成建筑。粉红色的地块,是这四年半里,大同市总共占用的农业耕地。更加细致的比较会发现,这些所有的拆除地块和被占耕地中,绝大部分(95%以上)都是2008年以后的两年内拆除和占用的。
      


      4楼2010-10-06 14:55
      回复

        这种拆除和占用的规模够大吧?我们还可以放大到大同市的明清古城(就是之前那个图的紫色方框)的范围,看看古城里过去几年的拆除情况。
        


        5楼2010-10-06 14:58
        回复
          著名的沙发,帮顶。。。。。。。


          6楼2010-10-06 14:58
          回复

            这张图是在这四年半之内,大同古城内(仔细看可以看到本图四周边缘处的城墙遗迹)和古城周边的拆除状况。红色为至2009年11月2日为止已经拆除的部分,黄色为2009年11月2日到现在,正在拆除的部分。红色的部分是通过卫星地图比照而得的,而黄色部分则是我半个月前自己在实地考察画出来的。
            从这个2005年的卫星图里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首先,拆除规模大。总共3平方公里的古城,已经拆除的和正在拆除的面积已经达到约1.25平方公里(我自己用尺子亮出来的,非官方数据)。
            其次,熟悉卫星图解读的读者可以发现,大同市古城区内的楼房实在是不多。根据05年的卫星图,古城内楼房总数量不超过200栋,密密麻麻的的平房依然占据了大同古城区的60%以上的面积。这和北京、西安等类似的古城区的状况完全不同。
            


            7楼2010-10-06 15:00
            回复
              那么,这拆掉的1.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原来有的是平房,有的是楼房),现在做什么用了呢?看下面这张2009年11月2日的卫星图:

              


              8楼2010-10-06 15:02
              回复
                看,东侧这整个一个竖着的长条,这个区域全部给拆光以后,变成了宏伟的大同古城东城墙。贴一张半个月前拍的东城墙工地的照片:
                


                9楼2010-10-06 15:03
                回复
                  上图是5月5号在古城墙东南角上向被拍摄的东城墙工地南半段。


                  10楼2010-10-06 15:04
                  回复

                    上图是2月18号在东城墙工地中央的瓮城上向北拍摄的东城墙北半段。


                    11楼2010-10-06 15:05
                    回复
                      好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整个大同的城区,从2005年到2009年的这四年半里,尤其是2008年之后,拆了这么多旧建筑,占了那么多耕地,这些土地新建了多大规模的建筑?看卫星图片:

                      这张图是过去5年里面里面大同市城区周边新建建筑的总览,也是我通过不同时期的卫星图片的对比和自己的实地走访,一点点画出来的。图中深绿的部分是2006年10月3日之前新建成的部分,很少,主要只有两块,一块是古城外面东北方向的商业房地产,另一块是东边一个村子(水泊寺村)村民大量新盖的民房。
                      浅绿的部分则是2006年10月3日到2009年11月2日这三年时间里新建的建筑,其实主要是08年之后的新建筑。可以看出,是在地图上四处开花。
                      嫩黄色的部分则是2009年11月2日已经开始建设的,但是到目前还在施工过程中的未完工建筑。可以看到,规模比浅绿的部分更大。若干主要的大块,一方面是御东新区成片的学校、医院和村民安置房的建设,另一方面是老城周边大片市民拆迁安置房的建设。
                      如何?这样的大拆大建的规模,触目惊心吧?
                      我们可以想象,按照常理,每拆一寸旧屋,每建一尺新房,全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大同市哪里来的这么多钱,搞如此大规模的大拆大建?
                      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如此“折腾”?这“折腾”的背后策划人,又是谁?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不得不回到过去,去看大同市过往的辉煌腾飞和暗淡绝望;就不得不提到这个人,这个被大同人夸作“救世主”同时又骂作“耿疯子”的大同市新任市长,耿彦波。
                      


                      12楼2010-10-06 15:12
                      回复
                        2010/5/25
                        大同民间故事 03 辉煌和衰落之文物旅游篇
                        要理解一个地方的现在,最好首先要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上一篇已经提到过,大同的今天,和大同的两样东西分不开:煤炭和文物。下面就分别说说这两样东西和大同历史的瓜葛。按理说,煤炭对大同历史的影响要远大于文物的影响,可是,文物显然是大众更为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就先说文物吧。
                        这里说的大同的文物,主要是和“城市建筑实体“有关的文物,而非和“概念”“历史故事”有关的文物。因此,太久远的那些大同故事,比如赵武灵王在此胡服骑射、刘邦在此受困白登(我小时候还在白登山顶见过白登之战的纪念碑)、昭君出塞路过大同等等,就不提了。值得提的是三个时代:北魏,辽金,和明清。
                        1. 北魏。北魏是隋唐之前的南北朝时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朝的第一朝。大同是北魏建立的早期都城(后期迁往洛阳)。北魏统治者和人民大都信佛,所以在都城西面的山里面,不惜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了现在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也就是说,从北魏出创开始算,云冈石窟已经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了。1961年,云冈石窟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大多数外地游客来大同,其实主要就是冲着这个石窟来的。
                        


                        13楼2010-10-06 15:16
                        回复
                          云冈石窟与大同城区的相对位置。石窟在市区以西16公里,有公路相通。这条路从前叫同左路,现在好像借旅游的东风,改叫云冈路了。

                                   云冈石窟局部照片。摄于2009年8月17日。


                          14楼2010-10-06 15:19
                          回复
                            给个链接吧。。。


                            IP属地:山西15楼2010-10-06 15:20
                            回复
                              2. 辽金。对于汉人来说,辽金时代的大同似乎不是什么值得光彩炫耀的地方,因为自从石敬瑭割烟云十六州(云州即大同),到朱元璋击退元朝,中间漫长的时期内,包括大同在内的华北地区都不在汉人的统治之下。不过,从文物上讲,则又有很多值得自豪的东西,比如辽金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华严寺和善化寺。云冈石窟虽然时代更久,可是毕竟是石头的东西,保存下来不稀奇(欧洲这种石头玩意儿保存下来的更多);可是木头的东西就不一样了,木头易腐,怕火,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保存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而在山西,这种辽金甚至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还是颇有几处保存下来了,除了大同城内的这两座寺庙, 还有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应县的木塔。为啥山西地面上这么多木结构的文物呢?我们开玩笑说,要感谢俩个原因,一个是天气,山西北部干旱,不下雨,所以老天爷不会让木头很快的潮湿腐朽掉;第二个原因就是人穷。这块地方历史上一直穷,穷的人们好不容易花钱盖了个庙就舍不得拆了。富裕的地方,官府和人民有了钱就自发的重建新庙,所以古老的建筑是留存不下来的,而大同这块地方,根本没钱重建,所以一直修修补补,于是很多古庙(至少大殿部分,或者至少大殿部分的主要结构)一直凑合用到了今天,然后就“意外”的成为了“文物”。

                              华严寺上寺大殿。摄于2004年5月3日。华严寺上下两个主殿至今留存,其特殊性在于:
                              1,大门朝东而不是朝南,这是当年辽金统治民族的习惯;
                              2,保留完好的辽金斗拱制式,极其宏伟;3,较早的减柱法应用;4,内部精美壁画。


                              16楼2010-10-06 15: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