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463贴子:1,135,247
  • 24回复贴,共1

【无为】的三种解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认为无为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就是不去做a事情而去做b事情,等b事情做完了a事情也解决了。比如某地造反了,有10股革命军,你把那最强大的消灭了,其余的也就老实了,也就是擒贼擒王的意思。无为,就是兵法中的不战屈人之兵。减少做事的数量,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就不打仗。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收益。
第二种解释,就是在事情还没有出现的之前就已经解决了。比如你打了某种疫苗,就不会得这种病了。无为,就是医学中的治未病。
第三种解释,就是不敢为天下先。无为,就是武学中的后发先至。以低调的姿态,不先出手,一旦出手,必惊天动地。
不管是哪种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无为的方法而有为。所以,老子的智慧真是太高了。老子的无为最后还是要有为的。如果解释为不刻意去为,或者什么不妄为,那就变成庄子的思想了。庄子是真无为,一切违背他意愿的他都不去做。老子是假无为,他是要无为而无不为。既然是无不为,那就是什么都做。我个人觉得即使违心的事情,只要是天道的要求,就必须做,老子也会去做。但是庄子是不会做违心的事的,比如庄子讲逍遥,但是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就是不要走极端,庄子的逍遥就是一种极端。老子讲知足常乐。而庄子却是刻意追求逍遥,这显然是不知足的表现,是违背天道的,所以庄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不同,庄子的无为和老子的无为也不同。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 】
老子想要却不去强取,而是给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他反着做,结果却达到了目的。我想这才是老子的本意。 老子的无为的意思是表面看起来没做而实际上做了。如此理解的话,【无为就是不直接去做而是用道来解决问题。 】


1楼2013-05-12 13:10回复
    感觉你举的例子都是有为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5-12 13:18
    收起回复
      老子的无为是天道 是顺天道 顺自然 顺历史 顺规律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5-12 13:21
      回复
        无为是“万物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的意思。


        4楼2013-05-12 13:25
        收起回复
          LS+1.楼主这种理解太主观了


          IP属地:云南6楼2013-05-12 18:35
          回复
            无为,就是不去强加改变什么,来的就来,去的就去,不去干涉它。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5-12 22:29
            回复
              若无的意思即是道,自然的规律,该怎么理解?


              8楼2013-05-13 07:08
              收起回复
                无为:饿时吃饭,有为:不饿时吃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5-13 10:46
                收起回复
                  不妄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5-13 11:46
                  回复
                    无为即是不轻举妄动


                    11楼2013-05-13 19:47
                    回复
                      如果无为是不妄为。那么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妄为就能做成任何事。很显然这是不对的,一个处处小心谨慎不妄为的人就能做成任何事吗?不妄为和无为绝对是不一样的。不妄为可以保证不做错事,但是不能保证成功。如果无为解释为依道而为,当然没有问题,但是那么解释,等于没说,因为老子的任何观点都可以用依道而为来解释。比如一道菜非常好吃,但是你只是说它好吃,具体好在那里你并不能说出来,那么等于没说。所以要解释无为,不能简单的解释为依道而为,必须把无为的内涵解释出来。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这段讲的就是无为的具体方法。想要得到,却不直接去取,而是给予,最后反而得到了。这段讲的是不妄为吗?显然不是。就好比一个圣人天天告诉你不妄为、不妄为,有用吗?能解决问题吗?无为应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并非说教。
                      最后,我总结一下。无为是从无中求有,以退为进。无为一定比有为做的事情少,那么怎么达到减少工作量的问题?
                      第一种解释,以退为进,用看似无为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好比森林失火了,一般的人只会想到去救火。但是如果大火无法扑灭,或者扑灭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与其救火不如在大火蔓延的反方向点了另一把火 ,以火攻火去阻止大火的蔓延。大火燃烧的地区,温度高,气流上升,成为低压,而周围的气流向着火区集中,在适当的距离点火,火势会随着气流向着火区蔓延,很快在火势的前面形成一个没有燃烧物的隔离带,从而阻止了火势的前进。
                      第二种解释,我认为是解决关键问题而不去解决次要问题,等关键问题解决了,次要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就是不去做a事情而去做b事情,等b事情做完了a事情也解决了。比如一个人需要上山砍柴,他的斧子钝了,他也不磨。他的理由是我要的是柴,磨斧子岂不是浪费时间。
                      后来他发现钝了的斧子砍柴非常吃力,花了平时两倍的力气也没砍完柴。于是他终于明白无为的道理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斧子是无为,砍柴是有为,表面看起来浪费砍柴的时间,但是没有无为就无法更好的有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又比如某地造反了,有10股革命军,你把那最强大的消灭了,其余的也就老实了,也就是擒贼擒王的意思。无为,就是兵法中的不战屈人之兵。减少做事的数量,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能不打仗就解决问题,就不打仗。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收益。
                      第三种解释,就是在事情还没有出现的之前就已经解决了。比如你打了某种疫苗,就不会得这种病了。无为,就是医学中的治未病。治国也是一样,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比如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这些看似是无为,是多此一举,其实是有为 可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四种解释,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以静制动。无为,就是武学中的后发先至,等待时机。以低调的姿态,不先出手,一旦出手,必惊天动地。
                      不管有多少种解释,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减少工作量了。第二,不是按常规办法,就是不是“有为”。第三,都是遵守“道”。第四,以“无”的姿态,追求“有”的效果。


                      12楼2013-05-13 23:43
                      回复
                        有一种解释是:无伪。为是伪的通假字。


                        IP属地:北京13楼2013-05-14 1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