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江山吧 关注:2,030贴子:239,611
  • 11回复贴,共1

研究于正影视剧的论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pan.baidu.com/s/1c0ngdrU
(链接)电视剧反哺电影:《宫锁沉香》的品牌观
摘要:《宫锁沉香》也被称为“宫”的电影版,是于正将自己的电视剧品牌首次搬上大银幕的尝试,其中借鉴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经验,也利用了“宫”系列电视剧的品牌价值。作为一个横跨电影-电视剧-艺人的产业链,“宫”系列此次触电无疑达到了中国电视剧反哺电影的新阶段,值得研究和反思。


IP属地:上海1楼2014-12-26 13:25回复
    http://pan.baidu.com/s/1sjx4Unz
    (链接)于正版《笑傲江湖》之文化标出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于正版《笑傲江湖》为研究对象,结合符号学中的标出性概念,从改编剧本的标出优势、能指分节引起的江湖派别之分、日月神教的标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文化标出性研究。


    IP属地:上海2楼2014-12-26 13:26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jGqrIgI
      (链接)透析“于正制作”所引发的影视讨论
      摘要:历史总是存有争议的,而争议往往是历史类题材剧作和年代题材剧作甚至是武侠题材剧作的噱头,从《美人心计》的华丽深沉到《宫锁心玉》的奇情唯美,从《笑傲江湖》的风云纠葛到《陆贞传奇》的曲折动人,在这个看演员重于看剧情,看导演胜于看编剧的眼球时代,于正的逆袭是华丽的,似乎作为编剧和制作人的他在每制作一部戏后都会掀起一轮接一轮的影视讨论。本文从于正工作室近年来掀起热议的剧作入手,深入透析“于正制作”火爆收视下所引发的影视讨论。


      IP属地:上海3楼2014-12-26 13:26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sj18EVb
        http://pan.baidu.com/s/1o6DQePO
        (链接)《笑傲江湖》的再叙述及其文化义蕴分析--以影视剧《笑傲江湖》(于正版)为例
        摘要:金庸武侠作品脍炙人口,常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品,并被一再翻拍。每一次翻拍,都是对原著小说再一次的叙述;每一次的再叙述,都是一种重新的阐释;而在阐释的背后,意识形态、社会风尚、审美心理等诸多要素也在发生着嬗变。


        IP属地:上海4楼2014-12-26 13:47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eQrfItO
          (链接)浅析《新笑傲江湖》电视剧中“东方不败”的角色改编
          摘要:金庸的作品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热点,而《笑傲江湖》更是数度被改编搬上荧屏。然而对于其中东方不败这一角色的改编一再成为看剧的焦点,尽管新版的《笑傲江湖》在荧屏上大热,但是东方不败一角的改编只落得毁誉参半。


          IP属地:上海6楼2014-12-26 14:04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c0hGzwk
            (链接)浅论金庸小说《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改编
            摘要: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泰斗,其代表作《笑傲江湖》多次被搬上荧屏。本文以1996年香港无线版、2001年中央电视台版和2013年湖南电视台版这三版电视剧为例,研究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这三部电视剧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设置等方面都有差异,各有得失。时代文化、观众审美及商业化等因素都对电视剧改编有重要影响。


            IP属地:上海7楼2014-12-26 14:23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ntkfVlv
              (链接)《笑傲江湖》颠覆经典,演绎虐恋
              摘要:2013年伊始,由于正工作室与华夏视听等共同出品的新版《笑傲江湖》于2月6日在湖南卫视播出以来就备受关注,饱受争议,话题不断,收视率却一直居高不下。2013年版《笑傲江湖》取得如此惊人的收视率是延续了时下文化产品的话题营销手段,对金庸原著东方不败的形象巨大颠覆也是该剧能够吸引众多目光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得不承认这部剧中有着当下翻拍剧的诸多弊病,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赢得利润固然重要,但让电视剧传达出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才能使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IP属地:上海8楼2014-12-26 14:50
              回复
                http://pan.baidu.com/s/1pJv7hiV
                (链接)从景观社会理论看当下影视剧的戏说与颠覆--以于正版《笑傲江湖》为例
                摘要:在泛娱乐文化盛行的当下影视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从成千上万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将文学经典搬上荧屏无疑是一件保证收视率与经济效益的稳妥做法。经典原著出自功底深厚的文学名家之手又先于影视剧问世,作品本身就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和文学性上已经有了成熟的展现且为广大读者接受,而作品本身的忠实读者也成了影视剧的隐性观众资源。即便如此,看似清晰的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中却存在许多问题,如改编剧与原著、导演与作者、甚至不同版本的改编剧之间的关系等等。2013年湖南卫视春节贺岁档强力推出了由于正导演的新版《笑傲江湖》,在赚足了收视率的同时也受到观众的一致吐槽。本文旨在从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批判理论出发,以于正版《笑傲江湖》的改编为例,剖析时下热门影视剧的戏说与颠覆问题更深层的思维机制。


                IP属地:上海9楼2014-12-26 14:57
                回复
                  很多人对于正、于正影视剧极尽嘲讽,甚至骂得一文不值,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于正影视剧?而且那些对于正、于正影视剧极尽冷嘲热讽的人还看得特别起劲,这说明了什么?难不成那些人有自虐倾向,逼着他们去看自己不喜欢看的影视剧。
                  很多人边看边骂(一边看于正影视剧,一边破口大骂于正、于正影视剧),边看边骂也算是开拓了一个追剧的新模式,于正影视剧也随之越骂越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边看边骂,越骂越红的现象?为什么于正影视剧会大红大紫,这绝非偶然,需要我们好好做研究。我个人也不怎么喜欢于正本人,他是我见过人品最差的编剧(制片人)之一,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某些影视剧我还是挺喜欢看的。
                  @又见海棠红


                  IP属地:上海13楼2014-12-27 17:52
                  收起回复
                    邪恶催眠师吧冷冷清清,一共才几百个帖子,不知道有几个人看过这部小说。
                    美人制造吧的人气就相当高,想必很多人都看过这部剧。
                    有人说电视剧《美人制造》抄袭小说《邪恶催眠师》。我不喜欢看电视剧《美人制造》,这部剧我只看了一点点就弃剧。我没有看过小说《邪恶催眠师》。没有看过就没有发言权,我就不跟风说于正抄袭《邪恶催眠师》。
                    @又见海棠红


                    IP属地:上海18楼2014-12-27 19:29
                    收起回复
                      http://www.gov.cn/flfg/2010-02/26/content_1544458.htm
                      (链接)我国2010年修订的著作权法。
                      ......
                      第二章 著作权
                      第一节 著作权人及其权利
                      ......
                      (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著作权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本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
                      第三节 权利的保护期
                      第二十条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
                      琼瑶写的小说(不是合作作品)等她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以后的改编权不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如果是合作作品,以小说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以后的改编权不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90918/
                      (链接)《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首播时间是1993年10月13日,2044年1月1日以后《梅花三弄之梅花烙》的改编权不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
                      @又见海棠红


                      IP属地:上海24楼2014-12-27 20:23
                      收起回复
                        好多影视剧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你抄我,我抄你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观众只要觉得这部影视剧好看就行,不用管他有没有抄。是否抄袭真的很难界定,你说是抄袭,他说是借鉴(模仿)。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影视剧亦是如此。抄袭与借鉴(模仿)之间的界限本来就很模糊,就看你怎么定义它了。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编剧刘和平说:“他(于正)也算是一路功夫,也是一派,你不得不承认他有才,不是哪个编剧想学于正就能学到的,正因为别人学不到,他才有市场。......但于正的抄是高水平的,换句话说是模仿、借鉴,现在凡是同质化、类型化的东西,都是互相在抄。于正如果没这么火,没赚这么多钱,大家也不会说他。但抄的不止于正一个人,我们要说句公道话。
                        编剧李亚玲说:“文艺作品中的借鉴、抄袭,创意上的相似与雷同,专业人员都很难界定。......我认为他(于正)是个非常优秀的制片人。
                        @又见海棠红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4-12-27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