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吧 关注:12,186贴子:32,693

回复:【存档】一些经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尔时,彼识于第二身适住母胎,才七日中能作是念:‘我从彼灭而来生此。’由善业者其心欢喜,能令彼母有三种相,所谓母面熙怡、颜容端妙、无诸皯[黑+黽],右脚压地倍重常时,复以其手数摩右胁,被白色衣增加姝丽。
造恶业识,亦七日中作是忆念:‘我从某城曾作某罪。’作是念已便生悲恼,能令其母现诸恶相,所谓身体臭秽、羸瘦萎黄、常怀悲愁、数数变吐、祸横盈门、灾难逼迫、饶诸疾病;将产之时,或损母命,或复自死。
摘自【大宝积经】


IP属地:北京169楼2020-02-23 18:38
回复
    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
    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
    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以花鬘施。得脱贪嗔痴垢。
    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以香水浴如来身。
    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嗔恨。
    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以舍心施。得种种福。
    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布施经》


    IP属地:北京171楼2020-03-29 23:43
    回复
      复有众生于诸佛所种诸善根,作如是言:‘以此善根愿我世世莫入涅槃。’
      阿难!是等众生以此善根不入涅槃,无有是处。何以故?阿难!如是诸佛无上福田——无诸荒秽、亦无棘刺,离欲垢过,极甚清净——如是田中种少善根福德种子,于余田中不生长者,于三种菩提能作种子,若无上菩提、若缘觉菩提、若声闻菩提,彼诸善根终不差失,以是布施心生敬信,增上因缘,得趣善道及清净法,必入涅槃。
      阿难!譬如长者营田之时,地不荒秽、无诸荆棘及以瓦砾、粪壤肥良、垦治调柔。以新种子盛以宝器不腐不败,依于时节下种田中,随时溉灌、锄治、料理,于一切时常善护持。
      阿难!若是长者营田之士于余时中到彼田所,住在田畔作如是言:‘咄哉种子!汝莫作种,莫生莫长,我不求利亦不求报。’
      阿难!于意云何?可以田夫语故,种子不生,不作种也?”
      阿难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陀!彼必作果,非无果实。”
      佛言:“如是如是。阿难!若有众生乐着生、死、三有爱果,于佛福田种善根者作如是言:‘以此善根愿我莫般涅槃。’阿难!是人若不涅槃,无有是处。
      阿难!是人虽不乐求涅槃,然于佛所种诸善根,我说是人必得涅槃、尽涅槃际,乃至佛所得一发心、一生敬信种善根者,一切皆当得般涅槃、尽涅槃际。
      ——《大悲经》


      IP属地:北京173楼2020-04-17 17:42
      回复
        【三品十恶】
        十恶即一杀生乃至十邪见是。三品者,谓上品、中品、下品也。
        上品十恶言上品者,或所对境增上,或烦恼心增上,或所作事增上。
        一、所对境增上者如弑父母师僧,盗三宝常住物,淫净戒人及至亲,欺诳君父师长等。
        二、烦恼心增上者如极重嗔缠,猛利贪缠等。
        三、所作事增上者如数数杀生,数数偷盗,数数邪见,日积月累不改悔等。
        以要言之,纯从分别见惑所发恶业,名为上品十恶,故是地狱因也。
        中品十恶言中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境中品者夺人天命,盗人天物等。
        二、心中品者烦恼不轻,亦不极猛利等。
        三、事中品者或作再三等。
        以要言之,杂从见爱烦恼所发恶业,名为中品十恶,故是**因也。
        下品十恶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境下品者如杀鬼畜盗鬼畜物等。
        二、心下品者微小贪嗔等。
        三、事下品者或偶一作,或旋知悔改等。
        以要言之,但从任运烦恼所起恶业,名为下品十恶,故是饿鬼因也。
        【三品十善 】
          十善者,即前一不杀生,乃至十不邪见。又一救护生命,乃至十正信因果是也。言三品者,即上中下三,与前十恶三品同。
          下品十善 言下品者,亦约境约心约事辨之。
          一、约境者 普于下中上境,能护三业,名上品善。唯于中上二境,能护三业,名中品善。仅于上境能护三业,名下品善。
          二、约心者 悠悠缓缓,或夹杂烦恼,名下品善。
          三、约事者 偶尔为善,不广大,不久积,名下品善。
          以要言之,虽行善戒,烦恼尚多,故是阿修罗道因也。
          中品十善
          一、约境者 如前可知。
          二、约心者 善念淳熟,但未猛利。
          三、约事者 或数为小善,或偶为胜善。
          以要言之,有施有戒,故是人道因也。
          上品十善
          一、约境者 亦如前说。
          二、约心者 淳至猛利。
          三、约事者 广大久远。
          以要言之,虽属善业,犹属散善,故但为欲天因也。


        IP属地:北京174楼2020-05-03 23:00
        回复
          《大集经》月藏分: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其实这五种坚固现在都有,斗诤坚固、造塔坚固、读诵坚固、三昧坚固、解脱坚固,只不过越往后人数越少。
          吵架不是修行
          五五百年
          摘自:佛学大词典
          又作五个五百年、五个五百岁、五五百岁。乃一种宗教史观。类似者有‘正、像、末’三时之说,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载,佛陀入灭后二千五百年间,可区分为五个五百年,以表示佛教消长之趋势。其中,前二个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此时有修证解脱禅定之人;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之时,此时之人虽有修行而无证果,唯有多闻、布施者;最后一个五百年又称‘后五百年’,则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此时之人无修无证,唯以斗诤而为正修。
           (一)第一五百年,为解脱坚固(学慧坚固)时期,得智慧悟道之解脱者为数甚多。(二) 第二五百年,为禅定坚固时期,得禅定者众多。(三)第三五百年,为多闻坚固时期,此时期热心听闻佛法者众多。(四)第四五百年,为造寺坚固时期,于此时期间热心建立寺院者颇多。(五)第五五百年,为斗诤坚固时期,此时期则互相攻伐,以自说为优、他说为劣之斗诤风气盛行。[大方等大集经卷三贤护分、释净土群疑论卷三、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末法灯明记、大乘法相名目卷六下](参阅‘正像末’2002)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后五百年。乃末法一万年之妆五百年也。此时之人。无修无证。但以鬭诤而为正修。"
          "斗诤坚固",谓第五之五百年间。废三学,唯以斗诤为事,增长邪见之时也。行之各坚固,故云坚固。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为斗诤坚固时期,此时期则互相攻伐,以自说为优、他说为劣之斗诤风气盛行


          IP属地:北京175楼2020-05-05 00:46
          回复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谓童子曰。往昔过去九十一劫有毘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于世间。说法教化利乐众生。作佛事已即趣涅盘。时有一人种田为业。虽复勤苦而常不足。然于众善好乐修习。于身口分减积财贿。作毘婆尸像以用供养。所获果报我今说之。诸苾刍。彼田业人所获之福于百千生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乘空飞行具足七宝。得大自在身放光明。生生之中受最上乐。受此福已。又生六欲天中为彼天主。经百千生受大快乐。又百千生为梵天王。百千生为净光天主。百千生为四无色界主。于如是时受天妙乐。后降人间生刹帝利婆罗门毘舍之族。常处王位得大自在。诸苾刍。今此童子从天界来。又生王宫。先作福业无能侵损。亦无堕落。后获无漏证于寂灭。诸苾刍。其造像人即金光童子是。所有因果我已说之。又复有人。或以玻胝迦宝或末尼宝。或金或银或鋀或铜。乃至木石或象牙等。铸写雕镂作佛形像。或有舍利或无舍利。或短或长或大或小。乃至香泥印作佛像。且致如是造像果报。
            诸苾刍。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所造像随得一种志心清净。以妙香水如法沐浴。所获功德我今说之。是善男子善女人舍身受身帝于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上族中生。福德圆满人相具足得宿命智获善眷属。至于奴婢车马珍宝财物。一切受用无不具足。一切众生为依为主。见者欢喜言皆随顺。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恒常忆念。凡所愿求一切皆得诸苾刍。是人福蕴尚不能喻何况造像。至于嫉妒憎爱贪瞋痴等。一切烦恼速得解脱。渐渐修行证无上觉。


            IP属地:北京176楼2020-05-08 21:29
            回复
              毗耶娑问经 卷上 乾隆大藏经 大乘宝积部·第0056部
              “......,大仙当知,有三十三不净布施。何等名为三十三耶?一者、有人邪心倒见,无净信心而舍财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者、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则非布施;三者、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亦非布施;四者、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亦非布施;五者、有人舍物与火,亦非布施;六者、有人舍物与水,亦非布施;七者、有人生如是心,舍物与王望王识念,如是舍物非净布施;八者、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如是施者亦非净施。又复更有五种舍物,皆非净施。何等为五?一者、施毒,非净布施;二者、施刀,非净布施;三者、教人取肉而施,非净布施;四者、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和集养育望得其力,非净布施;五者、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非净布施。十四、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非净布施;十五、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非净布施;十六、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则非布施;十七、有人善友因缘,以他财物受与余人,非净布施;十八、有人或有田地,或在舍宅,或有谷聚,或有麦聚,鹿鸟所食、鼠等所食,无清净心非净布施;十九、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有人身有病患,恐命尽故舍物与医,非净布施;二十一者、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舍物与之非净布施;二十二者、若人施已,心则生疑为有报不,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三者、若人施已心中悔热,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四者、若人舍物与他人已,如是思量,若其有人取我物者,皆悉属我为我所秉,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五者、若人施已如是思量:‘如是施福,唯钟我身不属他人。’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二十六者、若人年老舍物而施,又非中年后时病困,死时欲至,脉节欲断,苦恼所逼欲入死道,无清净心,无信净心,阎魔罗使见之生笑,兄弟诸亲啼哭悲泣,至如是时舍物而与,非净布施;二十七者、若人为名舍物布施,如是我名他国遍闻,某国某城大施之主,彼如是施非净布施;二十八者、若与余人迭相憎嫉,见彼舍物多行布施,见已心慢不能堪忍,以嫉彼故舍物布施,非净布施;二十九者、食他女故,为种姓故,舍珠舍金、若银金刚、若毗琉璃、缯绢衣裳及兜罗绵、造作敷具,如是舍物非净布施;三十者、有人如是思惟:‘舍物与人,我无儿息,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一者、若复有人心生简择,如是念言:‘若与此人则有福德,若与彼人则无福德。’如是施者非净布施;三十二者、若人布施,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与多丰乐大富之人,非净布施;三十三者、若复有人望好花果,舍物而与,非净布施。......”。


              IP属地:北京177楼2020-05-10 14:54
              回复
                佛告阿难。
                有人身行善业。口行善业。意行善业。是人命终而堕地狱。
                有人身行恶业。口行恶业。意行恶业。是人命终而生天上。
                阿难白佛言。何故如是。佛言。
                是人或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生正见、邪见。善、恶心。垂终之心。其力大故。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四十不共法中善知不定品第二十三


                IP属地:北京178楼2020-05-21 00:08
                回复
                  《佛说像法决疑经》:
                  善男子,我於一时告诸大众,若人於阿僧只身,供养十方诸佛,并诸菩萨及声闻众,不如有人施**一口饮食,其福胜彼百千万倍无量无边。善男子,我於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
                  ▼▼▼
                  《菩萨善戒经》:设有贫富俱来乞者。应自思惟。若多有物当等施之。如其少者先救贫苦。
                  ▼▼▼
                  《优婆塞戒经》: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
                  ▼▼
                  《佛说像法决疑经》:复有众生见他聚集作诸福业。但求名闻。倾家财物以用布施。及见贫穷孤独。呵骂驱出不济一毫。如此众生名为颠倒作善。痴狂修福名为不正作福。如此人等甚可怜愍。用财甚多。获福甚少。
                  ▼▼▼
                  《十住毘婆沙论》卷8〈17 入寺品〉:「是菩萨若为护持正法。 若为瞻视病人。 应时供施心无有悔。 是名清净施。 若不求果报。 不分别是应受是不应受。 但以怜愍利益心与。 是名清净施。


                  IP属地:北京179楼2020-07-08 00:15
                  回复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著?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見是我、異我、相在,見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變、若異,心亦隨轉;心隨轉已,亦生取著,攝受心住;攝受心住故,則生恐怖、障礙、心亂,以取著故。
                    愚癡無聞凡夫於受、想、行、識,見我、異我、相在,見識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識若變、若異,彼心隨轉;心隨轉故,則生取著,攝受心住;住已,則生恐怖、障礙、心亂。”
                    《雜阿含經》卷3


                    IP属地:北京180楼2020-12-04 10:33
                    回复
                      菩薩瓔珞本業經:
                      三賢菩薩,伏三界煩惱麁業道、麁相續果,亦不起麁是見道,
                      喜忍伏三道業道,
                      離忍伏人中業道,
                      明忍伏六天業道,
                      焰忍伏諸見業道,
                      勝忍伏疑見業道
                      ...
                      是故佛子。三賢名為伏斷。喜忍以上亦伏亦斷。一切煩惱覺忍現時。法界中一切無明頓斷無餘。


                      IP属地:北京181楼2021-01-15 00:40
                      回复
                        问:经云:释迦如来,为菩萨时,曾饮三斗六升乳糜,方成佛道。先因饮乳,后证佛果,岂唯观心得解脱也?
                        答:成佛如此,言无虚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种,佛所食者,非是世间不净之乳,乃是清净法乳;三斗者,三聚净戒,六升者,六波罗蜜;成佛道时,由食如是清净法乳,方证佛果。若言如来食于世间和合不净牛膻腥乳,岂不谤误之甚。真如者,自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诸苦;岂须如是不净之乳,以充饥渴。经其说,其牛不在高原,不在下湿,不食谷麦糠麸,不与挬牛同群;其牛身作紫磨金色,言牛者,毗卢舍那佛也。以大慈悲,怜愍一切,故于清净法体中,出如是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如是真净之牛,清净之乳,非但如来饮之成道,一切众生若能饮者,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达摩祖师


                        IP属地:北京182楼2021-01-20 11:57
                        回复
                          “凡夫之人。未合真谛。当取梦相。若见一梦。即灭一逆。见此五梦。即灭五逆。是人其夜。梦见自身。欲渡大河。上大桥行。当知是人。定得度脱。其人或时。梦见自身。人与洗浴。天雨其身。当知是人。定得清净。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沙门大会之中。入次而坐。当知是人。真佛弟子。其人或时。梦见自身。入塔寺中。见好大像。及见菩萨。当知是人。得正门已 。其人或时。梦见自身。自得菓食而食。当知是人。还得果报。”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IP属地:北京183楼2021-02-11 01:25
                          回复
                            佛言。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卜问是祟解除祷祀。信有家亲丈人。不信正真。不知有罪恶之对。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死堕无择地狱。受苦长久。久乃出为魔邦属。谀谄妖[女*瞿]。难可得度。是曹辈人。宿命余福。暂得一时。见于正道。心意瞢瞢难晓宿。已当复更入邪见无穷已也。是为魔弟子事佛。何谓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于十善。死死不犯。信有罪福。作是得是。寿终之后。即生天上。是为天人事佛。何谓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广学经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乐着。欲得解脱。行于四等六度。愍伤众生。欲安济之。不贪身命。知死有生。求长益福。不为邪业。是为佛弟子事佛。佛言。吾般泥洹后千岁。魔道当兴。时世大恶。国无常主。民无常居。远方之人。当入中国。掠杀残暴。无有法则。于斯之际。像法当兴盛。阿难问佛。何谓像法。佛言。当来比丘不持正法。挟妻养子。无有惭愧心。耕田种殖。以为常业。无复学问坐禅行者。好乐俗常。以为绮雅。佯佯相看。上下雷同。拨拂相教度世之基。迷于色欲。不畏于罪。时有知法者。为说真言。教示正法。便怀憎嫉。欲毁坏之。为立言议。抄持长短诽谤驱踧。使其无憀。用是之故。大法转减。阿难问佛。于是之时。颇有奉法者不。佛言。多有事佛。亦出家者耳。但不持戒。共相嫉妒。识义者少。多不晓解。阿难言。当尔之时。何国最恶。不信行者。佛言。真丹之土。当有千比丘。共在大国。堕魔邦界。其中黠者。若一若两。为佛弟子耳。生六天上者。亦复少少。在魔邦者。甚多甚多。
                            《分别经》


                            IP属地:北京184楼2021-02-27 21:45
                            回复


                              IP属地:北京185楼2021-03-06 1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