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5

回复:·|凤舞倾城——「资料」清代题奏本章与奏折文书制度论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奏摺文书的处理和运转过程
  1、奏摺的递送 :京内奏折的递送 在京各衙门呈递奏摺,皆用黄绫匣装贮。若是密奏文件,则加封黄匣。每夜子正(午夜(12点)后,部院公事奏摺,由一笔贴式捧摺匣至东华门外,少俟门启,进入宫内,于寅初二刻(即清晨4点多)送至景运门内九卿房外奏事处。据说由于当时天色仍黑,沿路又无路灯(只有在乾清门内才有路灯),在光绪初年某夜大雨,竟有某捧摺笔帖式淹死在御河者(21)。捧摺笔帖式至外奏事处后,即将摺匣及随附之本衙门印片(具印咨文)一纸,交奏事官(值班章京)接收,由该处笔帖式登记档簿。寅正(清晨5时),乾清门启,外奏事官员捧摺入内,至内奏事处交奏事太监接收。


22楼2016-11-06 11:58
回复
      各衙门递摺,必须有本衙门印片,经外奏事处官员逐一核对无误,方能接收。此为道光十三年(1833)所规定,因为是年曾发生旗员韦陀保伪摺案。韦伪称某衙门递摺者,递进其摺,道光帝拆阅后,乃匿名讦诉大学士长龄者。于是,不仅韦陀保被处绞刑,而且奏事处官员也因疏忽诖误罪被议处,遂令其后各衙门递摺,必须备递印片(22)。凡内官外补及外官入觐不能具印文者,则必须亲捧呈递。在京轮值衙门具摺,也须堂官亲递。如系自奏之折,贝勒以下皆须亲递,亲王、郡王准遣属官代递。文武大臣年过六十者,亦准代递。递请安摺,也要赴宫门(乾清门)跪递。


    23楼2016-11-06 11:58
    回复
        2、奏摺文书的处理程序及运转过程
        京内外官员的奏摺送到内奏事处后,由记档太监登记,交奏事太监呈进皇帝启封批阅。呈递的次序是,先外省奏摺,再京内衙门之摺件。皇帝一般于清晨卯刻(清晨5—7时)起床,梁章钜《枢垣记略》有载:“上每晨起必以卯刻,长夏时天已向明,至冬月才五更也……每日膳后,阅中外奏摺毕(25)”。梁是嘉道年间人,其所记当是嘉庆帝事。


      25楼2016-11-06 11:59
      回复
          奏摺经皇帝阅批后,发下内奏事处。内奏事处即将发下之朱批奏摺,于清晨送交军机处,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阅看,。称为“接摺”。
          军机大臣阅折后,凡有明确朱批者,即遵旨处理,称为“早事”。未批定者(指‘另有旨’、‘即有旨’及未批者”),即另贮黄匣,捧入请旨,称为“见面”。每日不过数件。有的也有不入内见面,而由军机大臣草拟批旨,由军机章京用宽约寸余白折纸一条,恭楷缮清,再由军机大臣阅定,夹于未批之摺内,盛以黄匣,由南书房太监呈进,请皇帝定夺采用与否。其中如有提出两种处理意见者,称为“双请”。皇帝阅批后,仍发交军机处办理(26)。军机处由值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奏摺、所奉谕旨、所呈片单,详细登记入档,称为随手登记簿。随手登记簿每年按春夏、秋冬合订为两大册称为“随手档”。


        26楼2016-11-06 11:59
        回复
            此后,清廷一直较严格地执行这一朱摺缴回制度。在雍正朝时大都是乘便缴进,乾隆以后则于年终缴回,据说也有任满汇缴者(30)。京中各衙门朱摺,大都送军机处汇交宫中;地方衙门及官员朱摺,则有的咨送军机处汇交,也有的径送宫门交奏事处者。光绪二十年(1894)三月才规定统一咨送军机处集中,于年终缴送内奏事处,贮存于内库(31)。。亦有谓缴进之朱摺先是存于红本处,嘉庆十二年(1807)后则移藏于太和殿东夹室内者(32)此两说并不矛盾,太和殿东室者也可算作内库之一。惟除太和殿之外,宫中其他殿堂也有收贮缴进之朱摺者。晚清时期地方督抚势力渐增,中央权力相对削弱,缴回朱摺之制遂逐渐有所松弛,不少大员已不真正全缴。


          30楼2016-11-06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