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15,837贴子:104,453,645

【兴趣向】长沙自建城以来的一些历史文化资料的简单整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出于兴趣,想对相关的一些资料进行简要整理与描述。这里不是单纯复制粘贴,肯定会夹杂一些个人感情,但楼主尽量做到客观。另外,在整理过程中不仅仅只局限于长沙城,可能会拓展到当时的大背景。


IP属地:福建1楼2016-07-28 17:06回复
    首先楼主简要描述下长沙建城以前这一地区的大背景,那些上古三朝之前各种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屈家岭、龙山文化之类),楼主就不说了,各位感兴趣自己百度。


    如上图所示,湖南大部分地区在上古时期曾经属于三苗,它是尧舜禹时期就出现的一个氏族部落。后来在商周时期逐渐消失。下面是一些文献记载。
    《战国策·魏策》载:吴起云:“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
    《名义考》云:“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场也。
    《通典》曰:“潭州古三苗国之地,自春秋以来为黔中地。”
    《通典》又云:“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


    IP属地:福建2楼2016-07-28 17:08
    回复
      另外商周时期长沙附近的宁乡也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青铜器,这说明当地氏族部落已经掌握优良技术,并开始与中央王朝频繁交流。下图是四羊方尊和大禾人面方鼎。



      IP属地:福建5楼2016-07-28 17:18
      回复
        建城以前的背景到这算是描述完了,那么现在便开始进入主题。首先要讲的,自然是楚国。

        《左传》曾如此描述楚国开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以如此说,楚人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自荆山崛起,艰苦奋斗,矢志不渝,从丹阳附近50里地到后来的席卷江汉,最后成为战国第一大国。至于楚人将湖南纳入版图的时期,史学界向来有争论,有说春秋的,有说战国的,有这里不多说了。


        IP属地:福建6楼2016-07-28 17:19
        回复
          在一般的教材上,一般都把两湖称为楚地。楚国的政治中心在东迁以前一直都在湖北,称“楚”无可厚非,但楚国鼎盛时期的范围曾经占据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但为什么江浙皖赣这些地方现在不被叫做楚地呢?这很容易解释,江浙受吴越文化影响更多,楚国只是后来者,这个大家都知道;而安徽则分别受楚文化,吴文化与中原文化影响;江西历来也被叫做“吴头楚尾”。而湖南则不同,具体原因如在下面的楼里:


          IP属地:福建9楼2016-07-28 17:23
          回复
            首先,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之间的距离,不过就是一条大江罢了(那时候洞庭湖较小,比较大的是江北云梦泽)。楚文化裹挟着来自中原地区的一些文化理念畅通无阻地影响着湖南。楚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湖南的代表着先进文化的诸侯国,这一直持续到秦军的出现。


            IP属地:福建11楼2016-07-28 17:29
            回复
              再者,东汉王逸夫在《楚辞章句》中有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沅湘之间的这些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却又粗鄙的民歌,最终被屈原改造整理,并吟唱成那一首首绝美的诗歌,湘夫人、湘君、洞庭、沅芷澧兰、九嶷山这些名词第一次以优美的形象将湖南推入了中原人的视野里。而屈原的精神历经2000多年,一直影响着整个湖南,直到现在。


              IP属地:福建12楼2016-07-28 17:32
              回复
                前面提到过,“长沙”二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史籍《逸周书•王会篇》里的长沙鳖,但它作为楚国经营南方的重要据点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来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於郢矣。"
                具体的故事是这样的,越国和楚国都要对齐国永兵,齐威王急忙派人来游说越王无疆,这一句话提到长沙等地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地方,若是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楚国都城)进献粮、材了。最终越国转而攻打楚国,结果却为楚王所败,其地盘大都为楚国所占领。余下的越王族和民众则退入了浙南福建等地,延续着越国的香火。

                另外,后来的战国策里也出现了这一段话:“长沙之难,楚太子横为质于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那时候长沙这个地方已经存在。


                IP属地:福建15楼2016-07-28 17:40
                收起回复

                  前面的截图里曾经提到过,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铜镜和玻璃器特别多,体现出了长沙相关产业的发达,那么现在楼主就展示一下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其它比较有名的物件吧。首先出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山铁剑”,它发掘于杨家山春秋65号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钢制品。至于杨家山,长沙人民应该也比较熟,离火车站比较近。


                  IP属地:福建22楼2016-07-28 23:20
                  回复
                    “钧益”铜砝码是目前所见楚国天平砝码中最完整的一套。钧”同均,“均益”就是平准分割黄金一镒的标准重量,从二号到十号砝码为一镒以下不同量值的单位,九个砝码加起来恰好等于第一号砝码即一镒的重量.郑玄注: “大半两为钧”。“益”同缢,它与“斤”同为当时黄金计量的两个通用单位,但有古籍中楚国只有“斤”这一计量单位,该砝码弥补史籍的阙漏。


                    IP属地:福建23楼2016-07-28 23:26
                    回复
                      左家公山楚墓出土的战国笔,打破了“蒙恬造笔“的传闻。过了好些年,信阳长台关1号墓和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毛笔才打破它的年代记录,不过左家公山毛笔依然是是我国出土文物中最早的毛笔实物。至于左家公山,就在今天的长沙市十一中。


                      IP属地:福建25楼2016-07-28 23:39
                      回复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各种美术教材与课程都会提到的东西。出土地点同样是子弹库,只不过楚帛书是被土夫子(稻米以及看老九门的别走)给弄出来的,而这个是几十年后的抢救性发掘里的意外收获。


                        IP属地:福建27楼2016-07-29 00:01
                        回复
                          《人物龙凤帛画》,又称为《龙凤仕女图》,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同样也是各种美术教材与课程都会提到的东西,通过它,我们有幸见到了楚国美女的真面目。《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陈家大山楚墓,陈家大山在今天的湖南省军区一带。


                          IP属地:福建28楼2016-07-29 00:13
                          回复
                            对于长沙楚墓的介绍大致完成了,那么,在感受完瑰丽浪漫的楚文化后,楼主打算分析一下秦楚鏖战时期那一段激荡的历史,因为长沙城在这一时期有过反复易手。而这座南楚重镇的命运,也与秦楚两国的战略博弈息息相关。
                            战国中后期,各国博弈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秦要想统一六国,楚国无疑是最大的对手,在这一时期,秦国天才战略家司马错力排众议,提出了一个天才构想:即由关中平原穿过秦岭、大巴山,占领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这个措施的战略意义是:秦国攻击楚国一般是由北向南攻(图中绿箭头,沿着丹江通道),但若是占据四川盆地,则可以开辟第二战场(图中红箭头),顺长江而下直指楚国核心区江汉平原。

                            而秦国在灭亡巴蜀的同时也占据了汉中盆地,若是秦国发展顺利,还能沿着汉水顺流而下进攻楚国的汉中郡(安康、上庸一带)。另外秦国若能在南阳盆地占据优势,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IP属地:福建34楼2016-07-29 03:14
                            回复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军进攻南阳盆地,垂沙之战爆发,结果楚国大败,楚国宛(南阳市)、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楚国部将庄硚同时叛乱,楚国动荡不已,但后来庄硚被招安。而秦军此时趁火打劫,于公元前300年、298年沿着丹江通道(商於之地)攻击楚,抢了15座城池。公元前291年,秦人又从韩国手中夺取了“宛邑”(今天的南阳),自此,江汉平原之北的南阳盆地的控制权,已经不完全在楚一方了。


                              IP属地:福建36楼2016-07-29 04: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