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吧 关注:60,828贴子:1,284,012
  • 8回复贴,共1

曹操-不只仅有“孟德新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资料来自网络整理。
曹操唯一留于今世之墨迹“衮(滚)雪”二字,为西征张鲁至汉中经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即兴所书,墨迹刻在河中礁石上。“衮雪”二字现河水汹涌澎湃,冲礁而水花四溅之景,水大石多,犹如滚动之雪浪,故称“衮雪”。此石现存陕西博物馆,左端书有“魏王”二字。


1楼2017-03-22 20:14回复
    曹操特爱梁鹄书,常将梁鹄书迹悬于帐中,或挂于壁间观赏,而有“太祖忘寝,观之丧目”美誉。梁鹄书法:


    2楼2017-03-22 20:15
    回复
      曹操堪称一代书法家。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之人,称赞其书法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伦”之美。


      3楼2017-03-22 20:15
      回复
        赤壁之战,曹操军中疾疫大兴,致战力大损,凯风突自南来,助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曹操曾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诗仙李太白如是描写赤壁之战: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4楼2017-03-22 20:16
        回复
          张说:邺都引,第二联堪称千古绝唱: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家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颐和园:曹操横槊赋诗图


          5楼2017-03-22 20:16
          回复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又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因此世人都认为曹操并没什么奇特之处。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开挖睢阳渠时,想起当年桥玄慧眼识英雄之往事,遣使以太牢祀桥玄。曹操所写祀文曰:
            “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晞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览此祭文,称曹操为建安文坛领袖当无异议。
            又,称桥玄为江东二乔之父,实属误会。
            下图:曹操大宴铜雀台


            8楼2017-04-25 20:10
            回复
              几乎无人知道曹操的修仙诗,从而忽略了曹操的道家背景。
              要知道,曹操起家的青州兵,为黄巾军,是无条件向曹操投降的,非战败投降。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这些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啸然而去,根本不听曹丕的调遣,因为他们只听从曹操的号令,他们认为曹操是“同道”,所以肯为之用。
              《气出唱》其一: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气出唱》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阎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蓩蓩。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气出唱》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这些诗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何其相似!后人把这些统称浪漫主义,但你观看这些诗,似乎在写实。


              9楼2017-04-25 20:11
              回复
                《秋胡行》其一: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惶惶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邀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正而不谲,乃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秋胡行》其二: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得之未闻,庶以寿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大人先天而天弗违,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秋胡行》作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夏四月,自陈仓,出散关山。于一清晨上散关山,其道险阻,“牛顿不起,车堕谷间”。诗人“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礼记.乐记》,“舜作五弦琴,以歌《南风》”。“清角”,相传为黄帝所作,非大德之士不得奏听。是时昆仑三位仙翁到诗人身旁,“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经交谈,诗人记起自己之曾经:“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最后,曹操说明此赋所依之由,记录传示所经,且强调是真正而无欺诈。“正而不谲,辞赋依因。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下图:洞天问道图


                10楼2017-04-25 20:11
                回复
                  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格虎大戟”,在网上有很多质疑真伪的声音,考古俺是不懂,不过可以看出下面这几块石牌的字迹不同,好几个“所”字与简体过于接近,考古队中可有书法爱好者?



                  11楼2017-04-25 2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