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440贴子:1,134,795
  • 7回复贴,共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候以自称也。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这一章,一直没想过译。是以炁论为中心的篇章,自己仍在为修身而摸索,所以不急。
  今晚动了念头,想译一译,却被以为已经理解的“道生一”难住了。
  在我的理解中,这个一,是一以贯之的一,是大一统的一,是从根本的枝蔓浑然一体的一。
  然而按这一章所述,生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个明显的分化到繁衍的演变过程。那么最初的一,不可能是太繁复的一,只能是很简单的一。一以贯之等,只会是后来的事。
  到底该怎么看这个一?
  是在本章按至简的一来理解,别章不妨按大一来理解?
  至简的一又是什么一?也仍然是混一?那大一同样也是混一,又该怎么看?
  一就是混?混就是一?


IP属地:广西1楼2018-05-19 20:27回复
    “有状混成”的“混”字,应该同喻了一。这个混一,是简一,是繁一?
    “故混而为一”,混一同列,该章节所指的,当是繁一了。
    太一生水章,不用混,直接用太一,又该看成简一好?繁一好?


    IP属地:广西2楼2018-05-19 20:41
    回复
      有心得的道友,赐教一二。


      IP属地:广西3楼2018-05-19 20:43
      回复
        我说下个人愚见,翻译一下一二三,道生一,一为开始,万物皆有始,至于何时开始的,人至渺小,无可探查。二为开始后的延伸,有了开始,便慢慢延伸,产生更多的事物。三就更复杂了,事物已经开始发展为多元化。三生万物,我们如今的世界,便是万物。总体我的理解,就是宇宙万物开始的过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19 22:20
        回复
          谢谢楼上的道友给出自己的见解。
          从读道德经,到很多年过去,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将道生一,一生二……理解为相当于0与1的衍变关系。也顺理成章地以为,无中生有等于在说由0到1。
          我跟其他一些从企鹅认识道友,很多时候也是此为基础,力图从各个角度证明、加深和巩固这种认识。最精彩的,当属一位朋友从“玄”字的演变考据方面作的功夫,得出的结论。
          那是早几年的事情了。当时我也是深感赞同和佩服的。
          可就在那段日子,我突然若有所悟,意识到这终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0到底是怎么生的1?
          ——无到底是怎么生的有?
          我首先摒除了0与1的简单列比,因为发现面对根本的、终极的问题,供人标记、计算用的数字逻辑,已经不适用了。那应该是无法用数字去衡量与演算的一种状态。还是回到经中讲述的,无与有的命名与观察为好。
          绝对的无,能生出有吗?
          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犹豫了,既然是绝对的,肯定是只能那样,只会那样,不会再有别样的。
          能生出有的无,应该也不可能是绝对的无。
          问题又来了,那究竟是什么无?
          简单地按无中生有来理解,一种相对性的无,相对地生出了有,这样看也解得通。可终究没有解释清楚相对的无之本身,是一种什么状态的无。
          如果认定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是无解的,只能那样看的,所以才称之玄之又玄,也行。
          可我不能不有疑问,老子那么伟大的智者,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写下一些无法解释清楚、无法自圆其说,惟有含糊过去的理论吗?
          老子解答不了的问题,是有的,如对于“道”,他原就不知其名,因为道本就隐而无名,向大家声明这只是在强字之曰道。如不知“道”乃谁之子,是谁生出来的产物,能够肯定的是一切现象皆源于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知道的才说知道的。老子是如此的实在,不来个妙笔生花、引人入胜,扯些漂亮的说法来收获人的向往、惊叹。
          而无与有的关系,当老子先声明是一种名分的区别后,非常肯定地指出——
          二者同出,异名同谓。
          有无相生。
          无,可观万物之妙始,有,可观察万物之母缴。
          万物生于有、生于无,或,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些说法,都坦然地道来,没有丝毫摇摆不定。
          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无就是最究竟的终极,解释清楚了无,就解释清楚了一切的由来。老子为什么那样肯定,同时又不说清楚呢?
          是老子没有说清楚,还是我们认为老子没有说清楚?
          我倾向于后者。记得那一刻,我再看第一章,再寻找多个版本来比较,终于选定“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版本,来支持自己所领悟的。
          也就是,老子其实一开始就说明了一切变化的由来,与什么是“道”。正是无与有的同出,正是无与有的混成。玄之又玄,对应的是无;众妙之门,应景的是有。无之妙始,有之母徼,彼此相生,相作,相辅,相成,发动和造就了一切。
          当然了,这样来理解,同样得面对一个问题,那无与有的同出、混成,又是怎么来的?
          解释不了。
          然而注意,这个解释不了,已经跟老子在经中承认无法解答的,即不知”道“乃”谁之子“这一坦白,完全达到一致了。
          老子都表示无能为力的问题,我不敢自作聪明伤脑筋。
          记得那一年,我把自己的新解释,在群中告诉了谈得来的道友,应和的有,怀疑的更多。
          想了想,不难明白,无与有,0与1,无中生有,0产生1,既是更容易理解的文字、数字逻辑,也方便人掌握应用。
          无是那种非常奇妙的无,0是那种非常简单的0,只要清空归0,只要返本归无,不就是找到了可依托的本源,不就是大道至简,不就是容易办到的大好事吗?
          道不难修,难修的是人心哦。
          这么简单的事,你要想得这么复杂,是自讨苦吃哦。
          不能不承认,清零,归无,更方便于纾解心理,缓解精神。整个人都放松了,整个我都定了,放眼世界,露珠落荷叶的妙明。
          然后,那个让人喜悦的无,让人赞叹的无,真正是什么,不用想了,是玄之又玄,是不可思议,悟者自悟,无法言述……多简单,多高明,多欢喜。
          再按照某些说法去遐想,通透过这个无的,就撕裂了某种维,到某种彼岸去了也的……想想就美,好想要要。
          我硬要按道德经能自圆其说的来较真,恐怕是吃力不讨好。按我的这种较真,那种遐想的余地就没多少了,修行就会是件很费劲、很实在的事。得对道建立更完整、全面、透彻、清晰的认识,得按一切的本来去探索、返溯,才能指导自己一步步前进。
          思来想去,好吧,也许自己真不一定就对,但管他呢,都是认真,认了真,自去尝试好了。我说别人以人取道,得道不全,别人何尝不可以反过来说我,也是人取自道,难得全真呢?
          辨不清的事,不如不辨的好。不是说,老子一辈子都没有刻意宣传过自己的学说,完全是靠精湛的修为,引得百凤朝凰吗?用实践证明才是硬道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经文,在我不怀疑道是指无有之混成的前提下,这句经文里的道生一,当是指起初、至简的一。
          混可以等于一,一未必等于混。
          但计较这一点没意义。混而为一,一而生二……混与一之间,一指状,一指根,其状其根,几乎就是一回事。分清楚了是这么回事,不分清楚也是这么回事。名义上稍为又清楚了点儿而已。
          有了根,才有干,才有枝,才有叶。从简单,走向繁复。所以,一同样可以指最简单的初始,和最繁复的后来。看用在什么地方,要指明什么情况。
          道生一这一章,列出了详细的衍变过程,指的应该是道之初,混成而得一,如根,生出了二,即有与无同出的名分而实混,在相对相生的基础上,朝相辅相成作进一步演变。要辩明的细微处是,二不能是指有与无,但二确实跟有与无相关。有与无,不能既当爸爸,又当儿子。尽管没有爸爸,就没有儿子。在不那么形象、具体的描述当中,我觉得(或者仅是我自己)容易犯迷糊。而结合后面的经文看,二要指的不妨视为阴与阳。
          有趣的是,起初、至简的一,是什么样的一?
          这关系到有与无之混成状态可以大开的脑洞。
          是简单而细微的?
          是琐屑而散漫的?
          是瞬间的裂变?
          是霎时的聚变?
          ……是根于什么样的混而为一,才生的二?而且以后不管再怎么生啊生啊生,都一以贯之,一而统之,浑然一体了?
          脑洞太狭窄,委实展不开,打住。
          总之大概是那么回事,大致是那么个理,大体上是那么个法,琢磨着怎么与之结合指导自己的人生得了。
          大智慧的问题,交给大智慧的人去解决。
          小智慧的人,做出些对自己有意义的小成就,已算了得……
          原打算要译道生一这一章的,结果忖度到现在,译的兴趣没了,先搁下,以后再说。


          IP属地:广西5楼2018-05-20 06:31
          回复
            我来解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负阴抱阳好理解些,第三个冲气以为和难些
            我从别的地方看到的一个说法来套下
            万物存在的本质不是二元对立的,还有个中间状态
            思维层面,好书,坏书,书,善事,恶事,事
            物质层面原子结构,电子,中子,质子
            电子带负电表演负阴在外围跑
            质子带正电表演抱阳吸住中子
            中子不带电表演没脾气却是平衡的中心点
            这个中间状态可以看成,客观,中性看待事物
            如果脱离了第三点就陷入二元对立困境,用好第三点就能轻松平衡两头


            IP属地:浙江6楼2018-05-20 23:21
            回复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有天,有地,形成万物,那么开天辟地之前的状态就是所谓的无,有生于无。换句话说开天辟地之前和开地劈地已经发生。都可以看做是道。所以首先要悟道,悟得道,自然就悟出一表达的是什么, 道互通有无。那么一是什么,一就是道,道就是一,老子说生一,不是生出某一具体的东西出来,他的宗旨在于试图阐述道无所不包,道的天然属性具有衍化的功能,所以老子简单一句话,道生一就概括了这一自然现象。所以道生一,首先强调的是现象,理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的理解一到底是何解。我的看法是,有和无是一体的,有和无一直在互相碰撞互相影响,这就是道的原始本质。这是不变的。但同时互通有无的现象一直在无休止的发生,那么一可以看做是万物。因为只有道一直在互通有无,循环往复,万物才会生生不息,反面道生不出一,就说明道是静止的,那么太阳也不会日出,也不会日落。万物齐暗。老子这个道生一的理论,和先天伏羲八卦一个道理。太极升两仪,太极看似静止不动,其实一直在动。阴阳互换然后衍化出万物。这是认识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5-21 05:11
              回复
                道生一还是不生一,一就一直在道的范畴里面,只是老子只能向世人如此解释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21 0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