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19,365贴子:70,939,038
  • 12回复贴,共1

易中天的“3700年中华文明史”可以休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据新华社消息,28日,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联合近70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考古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成果,揭开中华文明源头的神秘面纱,书写华夏儿女共同的“家谱”。


1楼2018-05-29 06:14回复
    2.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已故的中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多年前就曾提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说。
      多年来,探源工程专家聚焦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田野考古工作为中心,并将实验室“搬”到了考古工地,擦亮已经沉睡数千年的文明“星斗”,也为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提供重要证据。


    2楼2018-05-29 06:18
    收起回复
      3. 提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都记得这样一句话“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5000年是如何计算的?在历史学界,多数观点认为中华文明从夏王朝开始,距今4000年左右。而在国外,如果按照有文字出现的标准,中华文明的起点应该是在商代晚期,即距今3300年左右。当然,还有我们题目中提到的易中天教授的“3700年文明史”说。


      4楼2018-05-29 06:30
      回复(7)
        4.在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启动前,中国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更确切地说,它是传说时代有些古人对更古时代的传说。夏商周之前的中华文明真的存在吗?它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存在着?自上世纪起,重建中国上古史、书写中华5000年家谱的责任,就落在了考古人的肩上。
        2018年5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面对中外记者发布,这项耗费几代考古人心血、几乎动用了所有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先后有400位左右海内外学者参与的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6楼2018-05-29 06:36
        收起回复
          5.关强表示,该项目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证实“5000年文明”真实存在的几处都邑性遗址分别是: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及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等。这些遗址均距今5500-3500年,其中年代最近的二里头遗址距今也有3700年-3500年,它被认为最有可能是夏代晚期都城的所在。


          7楼2018-05-29 06:39
          收起回复
            13.新华时评: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17楼2018-05-29 07:18
            收起回复

              图自人民日报


              27楼2018-05-29 09:26
              收起回复
                16.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国家文物局与科技部调动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各项学术资源,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深度发掘了不同学科的潜力,还创新了组织管理方式。首先是建立探源工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科技部、文物局、教育部、财政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中国科协等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探索多学科、多部门联动的学术研究管理机制。其次是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在学术层面为项目顶层设计提供咨询,把握项目的研究方向。第三是设立了项目执行组和秘书处,强化组织协调机制,项目下设的各课题实行双组长负责制,由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共同牵头。第四是项目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咨询机制,发挥外部机构的监督、咨询作用,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30楼2018-05-29 09:41
                回复
                  18.“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载下来的历史。”赵辉说,“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对这段历史进行描述,从而填补了历史上这一关键时段的空白。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也是世界人类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的工作还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的空白。”
                  为了在青年群体中更好地普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将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表示,现在初中用的历史教科书对照“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修改方案已经确定,内容也基本确定下来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增补了一些知识,如石峁文化、屈家岭文化、宝墩遗址等;二是根据项目新成果,在原有的表述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三是根据项目新成果,更新教科书里的一些图表。目前,初中教科书已经修订完毕,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关于中国史这部分也已编完,高校的《考古学概论》教材也做了适当调整。


                  33楼2018-05-29 09:48
                  回复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王” 图自澎湃新闻
                    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积极与科技部等部门协商,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续研究工作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尽快完成指南的编制、发布,精心组织实施,并积极配合教育部和相关部门,加强成果整理与宣传;同时继续对相关重要遗址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和有效保护,积极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力做好良渚等重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古遗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4楼2018-05-29 09:51
                    回复
                      20.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认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在独立的基础上兼容并包,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


                      36楼2018-05-29 09:55
                      收起回复
                        21.时评认为:大量考古学证据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文明共同体。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一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从此,统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多元一体”的特征是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活力、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


                        37楼2018-05-29 09:59
                        回复
                          23.观察者网注:“中华文明西来说”在清末兴起,19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是从埃及、印度、中亚来的。当时,中国不少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心空前薄弱,因而对“西来说”深信不疑。“西来说”也在暗示:中国文明落后于西方,由来已久。


                          40楼2018-05-29 1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