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5,906贴子:71,041,780

回复: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型经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发出去的“经济补助”必须透明,发多少、怎么发必须实时接收人民的监管。


IP属地:河南114楼2019-01-19 15:51
回复
    3、这种“经济补助”不带有“逐利”的成分,它只是发给“非逐利性”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工资补偿,经人民授权,给与这些人员购买商品的权益——也就是适当的金钱。


    IP属地:河南115楼2019-01-20 10:09
    回复
      4、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并让社会进步的更快,“新型经济”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宜过少,也不宜过多。


      IP属地:河南117楼2019-01-25 18:39
      回复
        建议与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正常运转时的工资挂钩,只有这样,被淘汰边缘的行业从业人员才会考虑从事这些“非逐利”性的职业。而其余正常运营的行业,尽量不要受此影响。


        IP属地:河南118楼2019-01-29 11:36
        回复
          程序猿...


          IP属地:山东119楼2019-01-29 11:37
          回复
            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说的好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尽可以在书本、文章里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思路,然而还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去验证思路是否正确,也可能通过“试点”,人们又发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IP属地:河南121楼2019-02-03 10:01
            回复
              上文说的这些经济补助怎么发、发多少,仅是本人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闭门造车”的意味,只有通过实践对不同的解决办法进行“试点”才能确定哪一种办法更合适。


              IP属地:河南122楼2019-02-10 09:51
              收起回复
                前文说到给“新型经济”给基层从业人员发的工资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好比失业人员失业前从事职业的工资稍低一些。只有这样,方能让这个体系运转良好。


                IP属地:河南123楼2019-02-17 09:30
                回复
                  当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被取代的行业越来越多,这些行业正常运转时他们的工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新型经济”从业人员也应随着社会变化调整工资。。


                  IP属地:河南124楼2019-02-24 09:54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125楼2019-03-03 10:53
                    回复
                      即便如此,为了避免人力、物力出现不合理分配,影响到“正常经济”的运转,还是应当建立一种保险机制,也就是投入“新型经济”的人力不能过多,得设定“红线”。


                      IP属地:河南126楼2019-03-03 16:18
                      收起回复
                        怎么避免投入“新型经济”的人力过多呢?


                        IP属地:河南127楼2019-03-10 15:53
                        回复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社会失业人口稳定在一个较低的范围,举个例子吧,在“新型经济”运转过程当中,不要完全解决失业问题,要保证社会随时都有3~5%(举个例子)的失业率,这样当实体经济需要更多人力的时候,这些劳动力可以先进入实体经济。


                          IP属地:河南128楼2019-03-17 15:43
                          回复
                            在实体经济和“新型经济”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实体经济缺人力,高工资、好待遇就要吸引这部分人力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失业人员过多,多出的人力就流向“新型经济”。


                            IP属地:河南129楼2019-03-24 11:27
                            回复


                              IP属地:河南130楼2019-03-30 14: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