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兽吧 关注:40,648贴子:4,700,580

小谈奥特曼中的“文”与“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我每次都想尽量发个短一点的帖子,但这个帖子还是显得有点又臭又长,好在一天内应该能搞完,不至于拖到明年去。
本帖结构比较松散,想到哪说到哪。帖子内很多东西是我从科普类文章或书籍中看来的,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顺便提醒一下,有些吧友特别喜欢纠结帖子里细枝末节的地方,或者可能有我表达不清导致吧友产生了错误理解。咱是个嘴笨的人,对于一些回复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所以干脆就不回了。礼数不周,在所难免。
伟大的旧日支配者镇楼


IP属地:河北1楼2021-02-11 11:45回复
    前排围观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11 11:48
    收起回复
      前排顶顶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2-11 11:56
      收起回复
        古代科举,有文举和武举之分,这两种选拔的头名会被成为文状元和武状元。
        古代又有文曲星,武曲星之说,这二者分别是掌管文运和武勇的星宿,假如形容一个人文章写得好,被朝廷录用飞黄腾达,就称他为文曲星下凡。而如果要形容一个人文武全才,什么都会,就会说他文武双全。
        如果是评价古代皇帝,有个词叫做文治武功。
        可以看出,在古代,“文”和“武”一般是并列且相对的两个概念,当然“,武”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时比文要小。
        那么“意”又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立意。小时候上过语文课的都会记得,每篇课文都要总结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通篇概括下来,作者要表达的东西,也就是我说的立意。
        所谓立意,所包括的不只有思想主旨,还有作者的立场。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毫无疑问,兽吧是比的是“武”,但我个人以为,“文”的思维不能丢。奥特曼虽然是影视作品,但终究是以
        脚本,也就是准备稿、决定稿这种“文”的形式为前身,在创作层面依然和文章有相通之处。


        IP属地:河北4楼2021-02-11 12:41
        收起回复
          就是先有想法(剧本),再由创作者们互相交流彼此的看法然后实现(变成TV成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11 12:51
          收起回复
            之前**大佬@宇智波** 和我聊到了这么一个话题:
            平成的形态转换解决了同样形态前后表现差异过大的割裂感,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观众肯定会想,为什么奥特曼在打不过对手的时候不去变力量形态或升级形态?对此该如何看待。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抱着一点不同的看法,个人以为,这个问题并非是在形态转换这个机制之后才出现的。
            我们知道,为了凸显平成奥形态之间的差别,各个形态一开始就会被重点强调,详细介绍。
            例如强力型,各种杂志官网列传就告诉你,格斗更强,力量数倍,防御强化,用怪力压倒怪兽。因此强力型和复合型的能力差距对观众来说一目了然。
            所以平成奥在死活打不过对手,却不变形态时,观众马上就会有疑问:既然有,为什么不用?
            而蓝灯80和红灯80是不一样的,没有设定会告诉你他们的差别。虽然都是80,但往往一个负责吃瘪一个负责反打,其中的差别是需要人为总结,人为区分的。
            所以观众第一次看到红灯80反打,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明明本来没有这种力量,奥特曼却使用了它?
            看似和迪迦不一样,但是当观众看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的时候,他们曾经见识过80的力量上限,所以到最后其实面对的还是那个问题:
            明明有,为什么不用?
            这句话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同类型问题:为什么奥特曼不一上来就开大?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贴吧里早就有一些至少看起来很合理的解释,比如大招耗能啦,作为终结技不能轻易使用啦,你不把怪兽打蒙了就开大怪兽会躲啦等等等等。你要再问,给人家问的不耐烦了,他们会直接塞给你四个字,剧情需要。
            那么奥特曼为什么打死不变更强的形态?其实也是这么回事,无非是把前面的那些解释变个说法而已。
            除此以外,平成奥,尤其是迪迦戴拿这种类型,变形态需要时间和过程,同时较为强调各形态有各自的应对范围,从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脑补空间和回旋余地。为什么有却不用?只要想解释,总能编出点理由来。
            因此我个人以为,这类问题并非是形态转换机制出现带来的,恰恰相反,是过去的作品本就有的,而且因为各形态之间泾渭分明,反倒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疑问。
            单以“武”的思维来思考,明明有却不让用,的的确确是有bug,说不通的。说的过分一点,这种创作处理方式会破坏已构建好的战力体系和战斗逻辑,有害无益。
            因此坦白讲,除了“剧情需要”这种陈词滥调,我也确实没能力再想个别的词汇,去把奥特曼的打架过程为什么不合理这个问题解释清楚。
            剧情需要这个词,我相信这里的每个人都看过无数遍了,但是我还是要在这里提到它。
            为什么?因为“武”的思维已经不足以解释一切了,顾名思义,这是个需要从“文”的角度去理解的词。


            IP属地:河北6楼2021-02-11 13:08
            收起回复
              前排帮顶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2-11 13:32
              回复
                DALAO


                8楼2021-02-11 14:04
                回复
                  前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2-11 14:06
                  收起回复
                    下面从“文”的角度来看一看。
                    以迪迦奥特曼为例,个人以为,迪迦在死活打不过对手时却不变形态,这是创作者对于“如何解决奥特曼遇到的危机”这个问题,处理思路上的充裕化所致。
                    我又想了想,与其说解决危机,不如说解决事件。
                    迪迦TV中奥特曼解决事件的形式,主要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复合单人解决,这个相关集数不太多,属于难得的基础形态主场,一般是虽然暂时打不过对手,不过依靠自身能力最终获胜。
                    二是形态转换解决。形态转换在当时被认为是迪迦区别于以往奥特曼的最大特征之一,用不同的形态对付不同的敌人,从而达到逆转的效果,这和以往作品的逆转剧情比起来,也是一种新的思路。纯粹靠形态转换解决的剧集,我印象里在迪迦中所占的比例是不低的。
                    三,就是靠剧情事件来逆转,这类形式的剧集,包括但不限于**大佬所说的“死活不变形态”那种类型,以及即使变了形态也不足以解决对手的类型,还有奥比克、西拉这种并非纯粹的善恶对决、非纯战斗向的类型。
                    我为什么将它们归到一类的,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单从“武”的思维看,赢不赢无非是双方战力高低决定的,只要把战力堆起来,用力量打败怪兽,事件就解决了。
                    但是从“文”的角度看,要做到“转”,有时单纯的战力提升是不足以作为解决事件的。那么,创作者想要讲好这个故事,就要用在他们心目中,和武力相比层次更高的东西。
                    正如小中千昭在飞向宇宙篇借八尾博士之口向观众传达的那个命题:“不是力量,是光。”
                    写文章,是有起承转合的概念的。
                    起是开始;承是铺陈,酝酿;转是转折,高潮,宣泄;合是结束。
                    如果仅仅用战力提升来逆转战斗形势,那么点明主题这一项就要放在“合”,也就是最后的结束部分去做。
                    而迪迦中的“转”,不单是战斗形势逆转,还有事件走向的逆转。
                    既然要转,是以战力提升为契机而转,还是以点明文意为目的而转?
                    我上面说过,迪迦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剧集是以变形态为逆转条件。当形态转变不足以引发故事的高潮的时候,就要使用更能服务于故事性的剧情事件。
                    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因此这类逆转往往有一个和本集立意相符合的契机。
                    既然在“转”的步骤上有所铺垫,最后在“合”的时候深化一下立意,也就显得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不会觉得突兀。
                    例如第三话,在队长的声援下,迪迦爆发一鼓作气带走了基里艾洛德。
                    我们知道,迪迦奥特曼的世界观是不存在“奥特兄弟”这一概念的,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对于奥特曼的认知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你才冒出来两集谁知道你是什么。
                    同时,这一集奥特曼的挑战者,与奥特曼相对的【里奥特曼】,基里艾洛德登场了,这个称呼和邪迪是一样的。
                    正所谓有了美才有了丑,有了善才有了恶。小中和哉说,明确奥特曼是什么的工具,就是名为吉尔加诺德的影的奥特曼。
                    所以迪迦的标题中既有《光を継ぐもの》,也有《影を継ぐもの》。戴拿的标题中既有《新たなる光》,也有《新たなる影》。
                    作为里奥特曼,基里艾洛德是为了与奥特曼体型相匹敌,而出现的巨大化战斗模式。
                    既然同样是巨人,如何分辨是敌是友?因此第三话一开头,本集就向剧内以及剧外的观众抛出了一个选择题,奥特曼是救世主,还是威胁?
                    这也是小中千昭,迪迦剧组用一整部TV来探讨的命题:奥特曼究竟是什么?
                    所以,入间队长“我相信你”的声援,不但是这个人物对于“奥特曼是什么”这个问题自身的选择与判断,也暗含着剧组借里奥特曼挑战奥特曼,从而进行对“奥特曼是什么”这个命题的初步探索的过程。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与“意”相符合的逆转契机。
                    除此以外,例如第4话和第39话,都是以“唤醒人类的归属感,自我身份的认知”为“意”引发的逆转契机;第7话的丽娜父女开战机帮迪迦解决困境,本质上是二人逐渐消除隔阂,解决家庭矛盾而引发的逆转契机;第20话迪迦靠麦克斯炮挣脱奥古玛束缚,是出于飞向宇宙篇着重体现人类科技力的思路;至于25话和52话的逆转契机,更是点明了贯穿全剧的大主题。
                    综上,奥特曼的武戏和文戏,毕竟本就是有机一体,因此把打斗过程单独扒出来,纯粹用“武”的思维来分析,很多地方的处理难免会有一些不合理的BUG。
                    而如果结合一下“文”的思维,“用能点明立意且引发转变的契机来解决事件”这种处理方式的违和感明显就没那么强了,而且更利于增强戏剧性,更好的点明主题。
                    因此,为了整体上的艺术创作而在打戏方面牺牲一些东西,用局部且小的不合理换来整体且更大的合理,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IP属地:河北10楼2021-02-11 16:54
                    回复
                      我上面说到,“文”和“武”在古代经常被认为是对立的两个概念。
                      那么在现代呢,可能就要变为“文”和“理”。
                      文是文史,理是理工(现在好像不分文理科了)。
                      在这咱先说一点理工方面的东西。


                      IP属地:河北11楼2021-02-11 18:33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2-11 18:40
                        收起回复
                          小中:是的呢,如果在基里艾洛德首次登场的.恶魔的预言.里如果【夜间格斗】不帅气的话,我认为也没有出场的必要了
                          切通:我也沉醉于第3话的格斗系中,这也是我迷上迪迦的契机,【不依靠光线技】的【肉搏战】。
                          其实类似于形态转换与否,也有观众往往会奇怪为什么战斗中不采用光线技,超能力,一个高定位强敌实战只是和奥特曼打了近战,肉搏战,或者没让主角奥用完各方面能力,然后脑补主角奥“火力全开”就能轻松拿下,其实可能也只是官方创作人员的喜好罢了,想看纯粹的肉搏格斗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1-02-11 18:45
                          收起回复
                            人类的发展史伴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从草木、煤炭到石油,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人类能源危机也不断的加大。煤炭和石油储量有限,效率并不高,所以人类需要寻找高效能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这个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上过高中物理的同学都应该对它有印象,这是可以作为代表人类智慧成就的一个符号。
                            这个方程认为,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等价互换的,通过一个物体所拥有的质量,就可以知道它所蕴含的能量。
                            质能方程的表达式为:E=MC^2。其中E表示能量值,M表示质量,C是光速。也就是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如果将它全部转化为能量,得到的能量E等于M乘以光速的平方。
                            对我们来说,光速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再将它平方是个什么概念?是的,难以想象。
                            所以这里要提的有两点,一是核融合,二是正反物质的湮灭反应。
                            核融合,又叫核聚变,它的效率有多高呢?拿太阳举个例子。太阳中最常见的的质子-质子链反应过程是四个氢原子核转化为一个氦原子核。单个氢原子核的原子量为1.00739,氦原子核的原子量为4.0015,也就是说这一过程中损失掉的质量为0.02806,平均下来每个氢原子核损失0.007。
                            所以这一过程的转化效率就是0.007/1.00739≈0.0069486≈0.07,也就是千分之七,虽然看似很低,但这个效率已经远远大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核裂变技术。
                            关于正反物质湮灭,这个过程有可能使粒子与反粒子同时转化为能量 (比如光子), 这是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能量转化效率,也就是100%。
                            这种转化效率是如此之高, 以至于 1 克反物质与 1 克物质湮灭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超过二战末期美军投掷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所释放能量的总和。
                            所以,转化效率7‰的核聚变经常出现于于科幻作品中,而100%的湮灭反应更是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宠爱。


                            IP属地:河北14楼2021-02-11 19:06
                            回复
                              当然,科幻小说咱就不在这个帖子讨论了,还是讨论下和奥有关的,例如小中千昭。
                              小中千昭喜欢在作品里插入运用一些科学概念,并且这种风格甚至影响到其他主创(例如某看过小中脚本后跑去学习量子物理学的长谷川圭一)。
                              迪tv中向观众重点展示人类科学力的集数,主要还是飞向宇宙篇。这一集人类的麦克斯动力系统直接把“宇宙的意志”都给惊到了。
                              关于这个宇宙意志,出处是奥特之星的长谷川篇。我之前拍过一张图,在贴吧传的挺广的,这里就不放图了。


                              IP属地:河北15楼2021-02-11 2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