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币吧 关注:307,686贴子:6,259,455

纪念币的困境——聊聊我玩纪念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依稀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家老人有一个国际和平年,说是纪念币。小小的脑袋产生了大大的疑问:没见过这样的一块钱(印象中是一块)。那时种类还没像现在这么丰富,玩的人或许不算多,发50钞的时候附近都没谁换,其实也是没有钱换。
接触到玩纪念币是几年前的二猴,我家老人一个同事的儿子玩纪念币,给我家老人和其他同事预约了几个,打电话让去换,五个,现在还留着,可惜保存不当。第二年第三年也如是,算是打开了我玩纪念币的大门。
先是玩品种,普通纪念币每样集一个,现在除了人行40年大致都有了。然后玩卷,一样弄两卷,接着转战金银,旋即带来一个所有收藏者都避不开的问题:保值与换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12 18:25回复
    诚然,古币、瓷器、铜杂等收藏,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狭意的保值或许只是买三块卖五块这样出价比来价低就行,但很多收藏者与商人想要的是溢价,甚至市场火爆之后带来的大幅上涨。玩古币的朋友应该感觉会更深刻,十几年前有些按斤都没人要的品种,今天居然普通的就几十几百一个。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12 18:31
    回复
      大众藏品,保值都很难


      IP属地:江苏3楼2023-01-12 18:35
      回复
        有些朋友总认为一亿两亿的发行量太大,但即便如此,纪念币仍远比很多品种的古币少,却根本卖不上这些古币的价,问题出在哪呢?是玩家少市场小?还是年代近重视不够?亦或很难炒作?很难说清。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12 18:40
        收起回复
          不错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12 18:42
          回复
            三楼朋友说大众藏品。纪念币本身定位是货币且计入m0,现实中却又流通不起来,成为一种特殊收藏品。前者要求量足够大还不能太大,后者则要求一定的稀有度。这个平衡点在哪看每个人怎么理解吧。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1-12 18:44
            收起回复
              go on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12 18:46
              回复
                我看吧里有玩评级盒子的朋友,有p、n,也有公、保、爱藏等国评。流通纪念币都算进m0了却流通不起来,品相好的实在太多,打盒溢价也有限,没有像机制币(指近代银元铜元等)那样又玩光又玩版又是锈和包浆的,为了打高分洗来洗去反复入盒,为了得到一个好品相或是好版别到处碰运气。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12 18:53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3-01-12 19:10
                  回复
                    当代纪念币能提供的可玩性范围实在太窄:品相完美,原光未流通到处都是;工艺先进,好到个个“三全”(字图齿);规范化程度高,几乎没有版别之分,除非是像泰山“天梯版”那样的硬分;颜值中规中矩,没惊艳到哪去,也没丑到稀奇;品种出量稳定,一年那么几种早就能知道个差不多。以上全是流通货币的优点,全是货币收藏品经济价值上的缺点。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1-12 19:14
                    收起回复
                      好品相的多,报废就晚,但好品相就不值钱;工艺先进,精细度就高,能加入更多防伪要素,更难伪造,但判别真伪、渐入佳境的乐趣就消失了;规范化程度高,几乎没有版别之分,材料品质稳定,颜值中规中矩,品种出量稳定,出前官方公告、媒体宣传,尽管流通认可度仍然较低,这些也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辨识度,“捡漏”这一重要的推动市场的玩家心理与行为几乎不能存在。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12 19:28
                      回复
                        说说流通纪念币不流通的问题。我还记得99年,第五套流通币问世,由于风格改动较大、颜色鲜艳,很多商家与顾客拒用五套币。国务院为此专门颁布了人民币管理条例,并大力宣传钞票改版,使用行政手段才推动了四版改五版。从法理上讲看似流通纪念币也能援引相同法律依据强行使它流通起来,但实际问题非常多。
                        纪念币纪念钞商业银行只收不付,直接拉到人民银行换毛爷爷,这是提高流动性的第一大关;种类繁多,防伪标识皆有不同,普通人辨别有一定难度;最关键是造假成本太低,角币和一元硬币的造币贮藏运输等总成本远大于面值,造假无利润可图,而现在的双色铜合金纪念币,正常工艺(比如复合材料、特殊齿边与防伪标识、精细喷砂、上激光等)成本也不低,但伪造者可以用其它材料替代,明显的防伪特征糊弄糊弄就行,不明显的可以不做(正常流通过程中哪有人会花好几分钟一个一个检查仔细去对比),导致成本能降到面值的一半以下甚至更多。按现在购买力,十元还不算太少,诸如小商小贩等一天收几个假的这一天算完了,这也是潜在弃用的原因之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1-12 19:57
                        收起回复
                          顶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1-12 20:08
                          回复
                            同属机制币,和银元铜元相比,纪念币造假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各种银元总量本身就以十亿计,市面上的假还能比真的多,高仿真假难辨,就算是最后防线——边齿,有些品种也无险可守,那也没看见有几个人因为假的多就不玩了。所以不论古币机制币、当代纪念币、还是什么老三花新三花,价格低的核心不在于真品的量太多,在于炒,大众藏品更好炒。要想炒起来,无外乎三点(借鉴):有量,不能太稀有;漂亮,符合大众审美,做工精细;有说法,附会没关系,最好人尽皆知。前两条当代纪念币有了(或许第二条有发展空间),第三条不行。现在纪念币的题材很难附会上什么,我举个例子:
                            古币圈这两年炒得最成功的品种是熙宁重宝篆书折二,之所以我认为它是最成功的,是因为铸量实在太大。宋神宗熙宁年间铸币高达每年四五百万贯,把所有当代纪念币加一起还差一位数。附会了个“鸟虫篆”,多了个网红名“哭蛋壶宝”,就变成好几十的东西,而它左侧的真书折二,两块钱一个,它要知道它的兄弟身价倍涨,非哭晕在厕所不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1-12 20:41
                            收起回复
                              还有政和纤字类真篆对钱,非得和稀有的重和通宝挂钩,居然五千块一枚都有成交。当代纪念币能跟什么附会上?不是历史题材就是自然与文化,都是教科书上的东西,没法夸大宣传,只好从设计上找补。比如这两天看见二兔的字打在右边了,别的都是左边,赶紧弄一波错版币的名,显然大家都不买账。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1-12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