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天骄吧 关注:21,235贴子:1,037,975
本文分上、中、下三个部分。内容为准噶尔汗国从1727年到1745年之间的一些战争。
其中清朝趁准噶尔在和舒努领导的哈萨克、吉尔吉斯之间鏖战,悍然发动两路入侵军,侵略准噶尔汗国的国土。清朝的这次入侵,也被称作广义上的和通泊之战。(并未有专有名词,实际称作清朝7年入侵战争为好)。
本帖为本文的中篇,主要记叙1731年之后清朝7年入侵战争中的,准噶尔主要打击北路入侵军的一些战役。以及相关在准噶尔西线,喀尔喀,巴里坤,青海等等广袤地区的相关。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8-02-24 16:02回复
    和通泊之战(上篇)
    前言
    第一章:西线故事、
    第二章:东线的清军
    第三章:反清的汉人们
    第四章:1728年的吉尔吉斯之战
    第五章:清朝入侵军的出征
    第六章:战争到来前的平静
    第七章:巴里坤之战
    第八章:1730年青海战役
    第九章:1730年清准战役的战果盘点
    第十章:大拜年
    彩蛋人物:大策凌敦多布,小策凌敦多布
    第十一章:从两路直捣到筑城进逼
    第十二章:春刈冬狩(1731年第一次春刈战役)
    链接地址: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4935211190?pn=1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8-02-24 16:03
    回复
      蒙古语翻译事务所论坛
      上篇地址
      http://www.mgltxt.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8&extra=&page=1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8-02-24 16:05
      回复
        第十二章:春刈冬狩
        第四节:清廷决定主动出击
        (和通泊之战的缘起)
        清朝1731年夏秋主动出兵(和通泊之战)的战略提出:
        1731年3月21日,清廷给西路、北路入侵军下达决议。清廷决定主动出击,和通泊之战终于拉开序幕。2月21日准军对吐鲁番地区的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应该深刻的刺激到清廷中央。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对明朝辽东走廊的城堡链条,运用的是反复的围点打援。准噶尔对清朝的两路清军是春刈冬狩。清朝对准噶尔的城堡链战术如何能实施?清军机动力不断的被打击,战马骆驼总被抢,如何前行?准噶尔军越打越丰厚,清军越打消耗越海量。手持算盘的雍正是否嗅到了绝望的气息。清朝必须夺取战争主动权,从发兵以来,清军一路被动,清朝想趁准噶尔和哈萨克安拉凯之战,北、西两路偷袭入侵准噶尔被泄露消息,想军事逼迫准噶尔分崩离析从而投降,却被小策凌敦多布在巴里坤打断了岳钟琪的腿,两路筑城进逼遭遇了春刈冬狩,清军三次战略都陷入被动。
        清军决定夺取战争主动权,清军决定在两路筑城进逼大战略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反春刈冬狩的战术。清廷决议出兵,在1731年夏秋,西路、北路第一座城池建立起来之后,清朝北路入侵军出兵到阿尔泰额尔齐斯河,侵扰准噶尔,目的是佯攻。吸引准噶尔军在和布克赛尔收缩,岳钟琪率西路军1万2千人进军到乌鲁木齐,践踏准噶尔的庄稼。这就是和通泊之战的正式开端。
        清朝1731年夏秋主动出兵(和通泊之战)策略的具体目标:
        1:北路入侵清军1万名,前进到阿尔泰山脉的额尔齐斯河地区骚扰、牵制准军,吸引准军收撤主力到和布克赛尔一带。
        2然后等准军主力回撤和布克赛尔一带防守后,岳钟琪率领12000名精选入侵军,进军到准噶尔的乌鲁木齐一带,劫掠准噶尔人畜,践踏准噶尔庄稼。

        清朝1731年夏秋主动出兵(和通泊之战)的策略的实质:
        在清朝“筑城进逼”大战略的框架下,对准噶尔的“春刈冬狩”战术进行反制,夺取战争主动权。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8-02-24 16:08
        收起回复
          第十三章:和通泊之战出兵的战略提出
          第一版和通泊之战的策划的战术细节框架:(军机处、雍正提出,岳钟琪附和)
          提出时间1731年农历3月21.(和通泊之战爆发于1731年农历6月下旬)
          战术细节:
          北路入侵清军派丁寿率领6000人驻扎伊克斯诺尔,再选1000精锐,在派5000人为五队。第一队直接到额尔齐斯,遇到准军的卡伦哨所,就抢夺他的人畜,擒拿他们的游骑,如果准军来交战,不必和他们交战就回军。五队人马相继而进,每队之间间隔保持在200里之间,(200里一般为骑兵奔袭一天的普通距离)如果遇到敌人,最前面的第一队立即回撤和第二队汇合,敌人尾随,我清军北路入侵军第一第二队还是不和他们交战,继续回撤,准噶尔开始知道我北路入侵军进军阿尔泰,必定分立准备据敌,但是看到我军遇到敌人不交战而且分队而进,前锋再次撤退,必定怀疑这是我清朝入侵军的诱敌之计。准军必定既不敢轻易退却,也不敢轻易进军,正在准军狐疑彷徨的时候。清朝西路入侵军12000精兵,在岳钟琪的带领下,进军到乌鲁木齐,劫掠准噶尔的人畜,践踏他们的庄稼。准军必然奔袭,救援乌鲁木齐,清西路入侵军退回巴里坤新城。
          到冬天,准噶尔必定心怀愤懑,来袭击巴里坤。到时候,岳钟琪在巴里坤和准军周旋,让在安西肃州的常赉带满洲蒙古兵,石云倬带安西肃州的绿旗兵去巴里坤,北路入侵军丁寿带6000精兵从伊克斯诺尔到巴里坤,一起将敌人斩杀干净。过了冬天,清军继续“筑城进逼”的下一些环节。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8-02-24 16:23
          收起回复
            1731年清朝预谋出兵的战术细节存在的问题
            第一:清朝北路局先锋1000人,作为讨伐矛头无法造成大队入侵的假象。
            1731年3月21日,军机处提出的清朝两路主动出兵的战术,其特点是极为谨慎。攻击矛头为1000精兵,目标是准噶尔在阿尔泰山的哨所,清军每一队相隔100公里。(即使被包围也只损失1000兵马),但是这么谨慎的战术,凭什么能做到清朝主力入侵的假象,从而威吓准噶尔大军在和布克赛尔分立防御呢?仅仅看到1000清军在崇山峻岭的阿尔泰山后活动,准噶尔就会将主力放在和布克赛尔防御吗?1000入侵清军作为讨伐矛头,显然无法做出清军主力入侵的假象。
            第二:清军机动力无法保证战术实施。
            清军战术细节中,每1000人为一队,5000人为5队,相隔100公里相互支援。如果遇到准军哨所几十人不存在什么问题,如果遇到几千人阻击清军,清军第一队退却100公里到第二队,清军凭什么能跑赢这100公里的生死追逐?当清军第一队、第二队2000人汇合继续退却,准军又凭什么一定会人为,这是清军的诱敌之计?
            实现清军的战术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清军要在机动力上强于或者等于准军,军队行军要快。清军首先在马上的机动就不如准噶尔快,而且清军的部队里大量城市里驻军如京旗等更是疏于马术,更何况在火器化装备部队的进程中,准军更倾向轻型机动化,准噶尔的轻型骆驼炮,赞布拉克巨型火绳枪,射程、精度、操作、机动性方面超越清军的威远炮、子母炮。清军不带这些火炮,以及以这些火炮为中心的小组操作,战法,会完败给准噶尔,清军带上这些火炮、和火炮战术,机动力会立即降下来。
            第三:准军很难会在和布克赛尔阵地防御。
            军机处进军的战术,还存在更大的问题,就是准军一向是以运动战见长的军队,即使遇到北路的大队入侵,为什么一定会在和布克赛尔“分立防御”呢?
            这一版进军战术中的上述三个缺陷,当然会遇到经验丰富的北路入侵清军统帅傅尔丹的修正。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8-03-15 08:47
            收起回复
              第一版:战术细节图
              军事计划中的夏秋出兵,实际是反春刈之战

              冬季的反冬狩之战。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8-03-15 08:51
              收起回复
                删除了几个回复,先说声对不起,我是这样想的,我仅仅想把这段历史,放在学术讨论的范围,我不想有些讨论导致我的帖子走了样,最后被贴吧删除。毕竟我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已经被删了。所以,请谅解。


                IP属地:内蒙古17楼2018-03-20 21:36
                回复
                  第十二章:春刈冬狩
                  第五节:经验主义的缺陷
                  在1728年到1735年的清朝7年入侵准噶尔的战争中,准噶尔和清朝都曾犯下若干经验主义的错误。准噶尔的经验主义的错误在于,1729年准噶尔没有在冬季全力狙杀在巴里坤立足未稳的西路军,是准噶尔经验主义的认为清军的打击半径能力和1720年的一样。结果错过1729年的一次绝好战机。
                  清军的经验主义错误在于:清廷想用侵占青海的经验分化瓦解准噶尔,逼迫准噶尔在80天内投降,结果被准噶尔在巴里坤突袭。巴里坤之战清军失利后,清廷第一个念头就是清朝北路入侵军出兵越过阿尔泰打击准军腹地。在清廷从被俘逃回的蓝生芝那里得知准军的“春刈冬狩”战术,清廷军机处第一个反应也是清西路入侵军也会出兵到乌鲁木齐,北路军出兵到额尔齐斯。1731年3月第一次春刈之战,清据吐鲁番地区被劫掠后,清廷终于决定两路出兵了。这个思路来源康熙朝一次成功的经验。康熙朝在1720年,清朝将军傅尔丹长驱直入挺进准噶尔腹地的一次战例。这次战例成为清廷入侵准噶尔思路上的一个路径依赖。
                  1720年清军傅尔丹带着8000军队越过阿尔泰山,进军到乌伦古湖掳掠准噶尔,继而又进军到乌兰呼济尔焚毁准噶尔的农田,全军而回。同时清朝西路军从巴里坤进军到吐鲁番,降服了准噶尔在吐鲁番的部分居民。这次进军成就了清朝傅尔丹的赫赫威名,这是几十年来唯一一个驾长车、踏破阿尔泰山缺,长驱直入蹂躏准噶尔腹地的满清英雄。
                  如果傅尔丹在和通泊之战前死去,那么历史上的傅尔丹将成为欲直捣黄龙的岳飞,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样显赫的存在。1720年傅尔丹大胆挺进,深入虎穴博取了威震华夏的功名。但是傅尔丹不知道的是,1720年清军的两路进军,遇到的情况是,准军主力在宰桑湖北阻击俄罗斯入侵,2万准军民主力在额尔齐斯河阻击俄罗斯的入侵。同时准军主力在抗击哈萨克入侵,大策凌敦多布5000人在藏地,准噶尔考虑到清军的打击半径,并没有主力应对清军。这是特殊条件下的经验,准军当时全部军队2万,5000人去了藏地,据俄罗斯记载,在宰桑湖阻击俄罗斯军队的有2万人,那么在那个时刻,准军几乎所有的军力都在宰桑湖。1720年傅尔丹的长驱直入太侥幸了。这个经验会导致清廷会对下一次对准的军事行动产生错误的判断。每一次历史事件都是无数个因素,造成的机缘聚合,1720年傅尔丹的成功,实际上也是1731年清朝决议出击、以及预定方案中缺陷的原因之一。

                  (图为,1720年,准军在宰桑湖阻击俄罗斯,傅尔丹挺进到准噶尔腹地,烧毁准军在乌兰呼吉尔的庄稼)
                  尽管雍正有着对准噶尔谨慎的考量,清廷的筑城进逼算是一种不太激进的战略。1731年计划中的出兵预案,清廷第一版5队兵马,每队1000相隔200里的战术也算谨慎,问题是,这一版战术准备达不到清军的战略目标,即让准军主力在和布克赛尔收缩防御。而且,1720年傅尔丹的长驱直入的经验里,还是对准噶尔的机动力、战术、攻击力缺乏全面的认识。1720年准军主力对付俄罗斯军队、哈萨克军队,没有以运动战闪击歼灭傅尔丹。1731年准军主力会在和布克赛尔分立防御吗?1731年准噶尔还会忽视清军越过阿尔泰吗?1731年准军主力还会在宰桑湖吗?
                  上一次侥幸的成功,会误导自己对对手的判断,每一个战略上的误判,都会导致无数低级士兵的死去,军机处里大人们运筹帷幄,和将军们商议军情的驿马一骑绝尘,红色围墙的紫禁城中的钟罄而鸣,那是为谁敲响的丧钟?


                  IP属地:内蒙古18楼2018-03-20 21:40
                  回复
                    第十四章:1731年第二次春刈之战
                    第一节:4月14日准军二次袭击吐鲁番
                    1731年春季,准噶尔和清朝交界中的吐鲁番地区春色依然。厚重的土黄和翠绿的树叶、庄稼相映,一派诗意的画卷。但这个春天,这里将不再平静。
                    吐鲁番是清准两国交战的前沿,是在准噶尔和清朝之间的半中立地区。在清朝和准噶尔的争夺中,一部吐鲁番分居民随着准噶尔去了哈喇沙尔(库尔勒),一部分居民跟着清军到了河西走廊。1731年吐鲁番还有17000居民故土难离。其中能选出有战斗力的6000火枪武装的男子守护着鲁谷沁城。清军有170多人留在鲁谷沁城办理军务。清军为解决粮食,在吐鲁番地区采购的军粮,由于巴里坤之战耽搁还没有运送到巴里坤,这170清军滞留于此。
                    清廷军机处对吐鲁番的居民的意见是,全部迁徙吐鲁番居民到河西走廊。让吐鲁番地区成为无人区。而准噶尔在1731年2月对吐鲁番发动了第一次春刈之战之后,很快还会回来。因为准噶尔俘虏了那么多吐鲁番人,吐鲁番卖给清军粮食的秘密,再也藏不住了。准噶尔不会看到一个半中立的吐鲁番成为清军入侵的补给地点,准噶尔不允许吐鲁番成为清军前进的跳板。
                    何去何从?吐鲁番的头人额敏在焦急中在和清廷交涉。清廷通过岳钟琪告诉吐鲁番居民:清廷希望把吐鲁番居民选择近边之善地,暂时躲避战乱,这次传话给你们(吐鲁番)之后,如果吐鲁番居民仍然不肯迁徙,那么准噶尔再攻打吐鲁番的时候,请吐鲁番居民自己想办法,清军将不再庇护吐鲁番。

                    就在吐鲁番的额敏在苦苦思量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准噶尔人突袭而至。
                    1731年4月14日黎明,准军几百人突然出现,冲到鲁谷沁城下。将城外浇水春耕的农夫俘虏,吐鲁番额敏带兵冲出迎战,准军退却。但额敏害怕准军是诱敌之计,没有去追,将牲畜等收拢回到鲁谷沁城。准军切断了吐鲁番四处传递消息的道路,隔绝了吐鲁番地区。准军在4月15日准军前往皮禅城,额敏派人从荒无人烟的南戈壁去巴里坤清军大营报信,请求救兵。额敏说他愿意随清军安排内迁到河西走廊,但是准噶尔人再次袭击吐鲁番,他们无法前行,请求清军发兵3000救援吐鲁番,吐鲁番愿意提供3000名清军一年的军粮作为感谢。
                    清朝西路入侵军巴里坤大营,再从南戈壁传递消息给吐鲁番,说清军不管吐鲁番。书信上说:“上次准噶尔袭击吐鲁番,清军派去救兵救援吐鲁番,准噶尔得知后就逃遁了。这次准噶尔又派1000多人来袭击吐鲁番,如果巴里坤清军去救援吐鲁番,准军还是会逃遁,准噶尔军队很狡猾,他们的目的就是为引诱清军,疲敝清西路军的马匹,清西路军不会中计的。吐鲁番这个地方很炎热,准军不会久留,何况上次准军1500人袭来吐鲁番能够自守,这次准军也是1000人左右,吐鲁番自守没有多少问题。虽然说准军有断绝吐鲁番水渠,围困吐鲁番的说法,但是鲁谷沁城中有水井,城中一万多人,170多名清军,应该自己固守。”
                    岳钟琪在给军机处的信件中说出了他的考虑,准军的目的就是为疲敝西路军马匹,岳钟琪担心如果从巴里坤去救援吐鲁番,西路军一旦分兵,准军主力再次侵犯巴里坤军营,则清西路军首位不能相顾。
                    1731年4月14日,准军第二次袭击吐鲁番这个夹在清准之间的半自立地区。距离清朝决议在当年夏秋两路出兵的日子,也就三个月。救援还是不救援,这是个问题。如果救援吐鲁番,清军西路军的马匹在1730年冬季的巴里坤之战中受创,基本圈在营中,还没有上膘。1731年第一次春刈之战再度消耗和清军战马的马力。如果此刻去救援,势必会让清军马力消耗上雪上加霜。从而影响计划中北路佯攻、西路出击乌鲁木齐践踏准噶尔庄稼的战略。
                    准军第二次春刈之战的战略很明确:首先准军从第一次春刈之战中的俘虏中,一定知道了吐鲁番在卖给清军粮草的事实,清军有大量采购的军粮目前还在鲁谷沁城。准军一定不会纵容吐鲁番成为清军入侵的跳板,一定会给吐鲁番以军事压力。
                    准军一定会摧毁吐鲁番的农耕,不能让这些农作物为清军使用,破坏灌溉、水渠、农田、牲畜也是重要的战略目标。当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疲敝清军的马力,反复疲敝清军的马力,能让清军战马大量倒毙,从而缩短清西路军的作战半径。此刻,准军主力在阿尔泰集结,面对清朝西路军的只是3000准噶尔老弱。实际上在防守上处于劣势。色布腾3000准噶尔老弱必须疲敝清几万西路军的战马,不战而屈人之兵。
                    1731年2月准军对吐鲁番第一次春刈之战,夺取了很多物资。1731年4月准军又一次袭来。清军明确表态不管,以节省西路军马力酝酿着计划中的夏季攻势。接下来吐鲁番会怎么样呢?他们只是舍不得离开吐鲁番荒芜土地上那些点点浓郁绿洲的农夫,他们不幸的处于清准战争的前沿,他们的头人错判了形式,他们的粮食资敌给清朝西路入侵军,投准会被清朝打击,投清会被准军覆灭。大战前夜被抛弃和争夺的野草,命运多舛的吐鲁番人民只能自求多福。


                    IP属地:内蒙古22楼2018-04-02 10:25
                    收起回复
                      哈密,吐鲁番的蒙古王
                      此时的哈密和吐鲁番的统治者都是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察哈台汗国的末世统治者。
                      在明末清初,哈密和吐鲁番和甘肃回民一起是反清阵营。后被噶尔丹吞并。
                      准噶尔的噶尔丹作为佛教的法王,在回鹘七城(南疆)搞过激进的宗教政策,强制人家改宗信佛教。结果在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内战的时候,回鹘们集体投靠了策妄阿拉布坦。反对噶尔丹。这里也包括哈密和吐鲁番的。只是在引渡噶尔丹之子给清朝的问题上,策妄阿拉布坦觉得哈密不应该越过自己去和清朝谈引渡。双方闹翻。
                      他们算不上什么蒙奸维贼,更不是什么伟大的爱国者,他们爱着自己的故乡和权利。在他们的问题上假装不存在宗教的原因是胡扯的。


                      IP属地:内蒙古23楼2018-04-02 15:34
                      收起回复

                        第十四章:1731年第二次春刈之战
                        第二节:围城
                        准军在1731年4月14日,1000准军突袭吐鲁番鲁谷沁城,15日从鲁谷沁去突袭皮禅城,16日准军再回到鲁谷沁城下,这次来了2000人。鲁谷沁城围城战开始。
                        按照准军的作战习惯,先会突袭掠捕城外围的人员、牲畜,断绝和其他城池驻军的联系、信息传递。扫清外围后,围城战开始。鲁谷沁城中有1万7千人,精壮6000以及清军170人持火枪、火炮等武器守城。城外是2000准军。色布腾的老弱军人。准军这次围城并不像往常,4月16日准军猛烈的袭击了一下城池,受伤了200人,战马83匹,阵亡若干,没有拿下城池。清军把总杨一奉被击毙,受伤维人20多人。但准军似乎没有骚扰一下就走的意思。准军在城外砌起了拦墙工事,以阻挡城墙上的炮弹,拦墙上还搭着树枝窝棚。城上城下就相互依托工事互相射击着,大约每日攻城两次。其他时间,准军断绝水渠,断绝入城的水道,摧毁和收割农田。城外的牲畜被准军收掠,鲁谷沁城内的牲畜由于无草渐渐倒毙。在这个酷热无比的火炉盆地,焦躁在蔓延。吐鲁番真切的感受到了天地不仁的意味,对于清朝他只是跳板,被猜测、怀疑、抛弃。对于准噶尔他们又是暗地资敌于清的叛徒。如果吐鲁番不能强大到自立,只能是被外地说成首鼠两端的墙头草,仿佛吐鲁番天生就应该是强者的从属似得。而他们只是眷恋故土的农夫啊。

                        持续多日的攻守互射中,城中的维人发现准军发射的子弹,是泥丸(陶弹),而并非铅弹。清军推测色布腾缺乏弹药,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准军主力朝着阿尔泰集结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武器、精壮、粮草、牲畜、战马。色布腾对阵岳钟琪的这3000人是老弱、疲马、缺少弹药和粮草。但2000人想攻下6000精壮的城池,如果突袭不成功,就只有围困了。在围城战中减少互射的弹药消耗是要务。毕竟疲敝清西路入侵军战马马力,获取吐鲁番农作物、牲畜,是最此次围城战重要的战术目标。
                        由于信息传递线路被准噶尔切断,巴里坤清西路入侵军大营很久才知道吐鲁番围城战的细节。
                        准军在城外围城,也很焦急,迟迟不见清军动静,于是再派出一彪人马深入清朝占据的巴里坤盆地去抓捕清军。


                        IP属地:内蒙古24楼2018-04-04 09:06
                        收起回复

                          第十四章:1731年第二次春刈之战
                          吐鲁番地区地图
                          吐鲁番地区是数个绿洲,和绿洲城池组成的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当时鲁克沁城是中心。此次春刈之战主要对鲁克沁城进行了围攻,并且收割了其他地区的庄稼。


                          IP属地:内蒙古25楼2018-04-04 09:11
                          收起回复

                            第十四章:1731年第二次春刈之战
                            第三节:陶赖、乌兔水之战
                            1731年4月25,下午5点。清军占据的巴里坤盆地里的陶赖泉,18名清军放哨侦查在此地。10名清军在山间的松林里休息,8名清军登高哨望。
                            那天,黄昏天阴沉着,零星飘着春雨,浓雾萦绕着天山的山梁,8名清军视野并不宽阔,突然,他们发现在浓雾中冲出200多准军人马,这8名清军迅速奔向松林,准军也发现了清军,追击而来,在松林之间双方互相射击,夜、很快落幕。这18名清军在夜幕中翻越雪山,越山岭逃出包围。
                            1731年4月26日黎明,在清军占据的巴里坤盆地的乌兔水,雾依然很大,清军千总马建功带着5名蒙古兵,5名绿旗兵在此侦查放卡,清军得知准军袭击吐鲁番后,派马建功带10名清军在此侦查,在他们拢起篝火正在烧茶的时候,浓雾中突然冲出50多名准军,这11人上马而逃,5名蒙古兵马术精良,越上马背箭一般的窜出去,转过山脚的时候,已经不见了马建功和其他5名绿旗兵。枪声响起,枪声也是信号,沿着5里一站的清军塘站,声声传递到了巴里坤,清军一方面派人去查看军情,一方面将牲畜收入营中。将正在筑城的军队收回堡垒防守。中午,清军得知准军袭击了陶赖卡伦,乌兔水卡伦。清军收了镜儿泉卡伦的人,并收了筑城兵丁,收了屯种兵丁,收了牧放的牲畜战马,全力防守。
                            1731年4月28日,清军调查得知,在乌兔水清军千总马建功被击毙,另外3名清军同时被击毙,还有两人失踪,估计被俘。

                            陶赖、乌兔水之战,清西路入侵军并未追击,但是岳钟琪考虑到零星设置卡伦会导致准军不断的摸哨。于是开始修筑镜儿泉,查干哈玛尔,苏济三大卡伦。并且修筑三大卡伦为依托的塘站线。
                            哨所线的设立上,清西路入侵军军一直处于被动,科舍图、额仑矶两大卡伦是岳钟琪勘定的,结果巴里坤之战后废弃,在巴里坤的收缩的零星哨所也被摸哨,三大卡伦的修筑能解决岳钟琪的问题吗?
                            在第二次准军出现在吐鲁番地区的时候,军机处和岳钟琪都误判了准军会因为吐鲁番炎热很快离去,由于准军切断了信息传递的道路,吐鲁番和巴里坤之间的信息传递,要从人烟稀少难走的南戈壁传递,准军围城,信息传递的很慢。在清军得知准军对吐鲁番围城不走的情况后,清军还能坐得住吗?
                            注释:陶赖:蒙语“兔子” 。、
                            乌兔水:蒙语“线”,
                            查干哈玛尔:蒙语“”白鼻子
                            苏济:蒙语“髋骨

                            注释:镜儿泉下,应该是清军镜儿泉卡伦遗址


                            IP属地:内蒙古26楼2018-04-08 10:58
                            收起回复

                              第十四章:1731年第二次春刈之战
                              第四节:岳钟琪的反复
                              对于准军1731年对吐鲁番第二次春刈之战,清军机处和清西入侵军统帅岳钟琪都出现了对军情的误判。关于如何应付吐鲁番准军,清军出现了几次反复。
                              1731年4月23日,清军得知准军袭击吐鲁番地区,清军决议不去管吐鲁番,清军判断准军目的是疲敝清军的马力,而且清军担心巴里坤西路军大营,清军担心一旦救援吐鲁番,西路军兵势一分,准军主力去抄清军巴里坤大营,清西路军将首尾不能相顾。
                              4月27日,准军袭击了巴里坤盆地的陶赖、乌兔水清军卡伦。清军还是决定不去管吐鲁番的命运,清军觉得吐鲁番十分炎热,准军绝不会久留。清军的马匹正在为袭击乌鲁木齐做准备,准备上膘,等清军在当年夏秋袭击乌鲁木齐之后,回军时候再将吐鲁番居民迁徙到内地。
                              5月19日,清军得知准军围城不去,清军知道自己误判了军情,岳钟琪决议出兵3000去救援吐鲁番,岳钟琪此时重视到了吐鲁番跳板的重要性,岳钟琪觉得不能迁徙吐鲁番居民到河西走廊,这个吐鲁番跳板很关键,它是到阿尔灰和哈喇沙尔(库尔勒)的咽喉,而且明年(1732年)计划入侵筑造乌鲁木齐第二城的时候,吐鲁番能作为桥头堡,防止准军绕过吐鲁番袭击巴里坤清军大营。而且将来如果清军到乌鲁木齐筑城,担心四面受到准军袭击。而且吐鲁番是为数不多的绿洲,能屯种。
                              对于岳钟琪的思路,雍正和军机处有不满意的地方,雍正和军机处反感岳钟琪的畏手畏脚,军机处觉得如果准军来袭击,正好在巴里坤,或者吐鲁番和剿戮准军,何必畏缩的做防守姿态?但对于岳钟琪的提议,军机处希望岳钟琪酌情处理,不必拘泥先前不救援的话。

                              几年前,岳钟琪盲目的乐观,以为自己气吞万里如虎的能成就一番功名。相反,雍正和军机处要比他谨慎的多得多。而巴里坤之战后,岳钟琪反而畏手畏脚,被小策凌敦多布一战破胆。雍正和军机处却斥责其庸懦。
                              我们不能用人的气质类型去评论这些。巴里坤之战后,岳钟琪才清醒的知道了准军的战斗力,战略战术才开始清醒起来,而巴里坤之战之后,雍正和军机处不愿意让战争陷入消耗战。尽管清朝经济体量巨大,但是和准噶尔打消耗战,很可能崩溃的是低水平重复总量巨大的清朝。比如明朝的经济体量是后金的多少倍,但是在消耗战中崩溃的却是低水平重复总量巨大的明朝。明朝对后金也搞过毕其功于一役的萨尔浒之战和松锦会战,也搞过耗资巨大的城堡链条。不管是不是这些历史的前车之鉴,总之,岳钟琪谨慎的盘算着战术,雍正和军机处宏观的思考着大战略和总经济。
                              岳钟琪在军前,不用请旨就可以自行发兵调整战术,派出援兵,雍正也允许前线可以自行判断,君臣对一个事件有不同意见,而且能出现反复,坚持自己意见,这种关系还是和谐的。
                              由于误判军情,在即将发动对乌鲁木齐的夏秋攻势的清军,在出发的前夕,再次将消耗了一次9000军力的马力。


                              IP属地:内蒙古29楼2018-04-11 21:43
                              回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