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吧 关注:14,633贴子:285,494

永远的热点——雨花台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起太平天国,雨花台之战始终是个热点。别的不说,光是本吧就有三个精品:雨花台之战的问题出在哪儿?雨花台四十四天大战太平军战术检讨;雨花台之战的问题究竟在哪儿?为什么30万大军里应外合就是灭不了区区两万湘军?
在这些精品里,雨花台之战的人为因素基本上已经被探讨完毕了,所以在此只谈雨花台之战的非人为因素。


IP属地:上海1楼2018-03-31 02:41回复
    首先,上地图



    IP属地:上海2楼2018-03-31 02:50
    收起回复
      按照太平天国战争全史的说法:“曾国荃陆师18营共9000人的兵力,加上少数亲兵,屯扎天京南面雨花台一隅,彭玉麟统帅水师18营协助, 兵力约9000人,8 营深入天京护城河口,卫护粮道,保证水路交通接济,同时,曾贞干10营5000人兵力驻守三汊河 、江东桥一带,傍水筑垒,“以保西路之粮道。”①这样,曾国荃凭借与安庆曾国藩大 营联系畅通无阻的后备优势,开始了围攻天京的军事行动。”也就是说,雨花台大战开始前,湘军已经利用水师优势自三汊、上新河至雨花台水陆联营,占据了地利。而且与后方的安庆大本营保持着畅通无阻的联系。


      IP属地:上海3楼2018-03-31 03:04
      收起回复
        战争中,占据地利的一方具有巨大的优势。孙子说,五则攻之。太平天国在水师不济的情况下,单靠陆军想把湘军赶下长江去已经是不可能的。某些人说雨花台之战中,湘军水师只起到了保护粮道的作用,这根本是没有历史常识的说法。
        在攻打雨花台的同时,太平军对金柱关也发起了进攻,结果“湘军陆师倚水为险,苦守苦战,幸得水师各船结阵迎战,炮火猛烈,挡住太平军攻势。”(出自太平天国战争全史)。太平天国战争全史还说:“与雨花台战役的防御性不同,湖军在金柱关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可以凭借水陆优势,相机发动进攻。”“11月9日,杨载福、彭玉麟统帅湘军,水陆大举迸犯。 战前,湘军各部迅速进入战略位置,在花山与太平军相遇,湘军水陆会攻,前后包抄,挫败太平军前锋。太平军且战且走,在上驷渡陷入重围。湘军折桥沉舟,合力围击,太平军兵力折损近万,半死湘军刃下,半溺死江中。龙山桥、上驷渡一役,湘军给太平军以沉重打击,曾国荃获悉战捷,兴奋巳极,声称:不特金桂关、芜湖稳固无虞,即金陵大营后路亦安如泰山矣。此役在金柱关战场具有转折意义,太平军经此溃败,战斗力锐减, 军心惶惑,在金柱关一线完全陷入困境,无力再举。 湘军愈战愈嚣,借新胜之威,向太平军发起最后歼击。”“湘军节节胜利,一无所遏,20日,水陆合进,陆师破袭太平军营垒,水师进湖助剿,太平军东坝抬来之船尽为湘军掳获,存留无几。护王陈坤书引军败走。自是,“芜湖、金柱关六十里贼踪道绝”。湘军在金柱关战场获得彻底胜利。”“11月20日,曾国藩获悉金柱关水陆大胜军情后, 致函曾国荃,预计战局发展:从此太平、官圩、小丹阳之贼当难站脚,忠逆、侍逆之粮路柴路必已掣动,忠、侍若不解围以去,则必分兵回救太平一带。不几日,李秀成果然撤围雨花台,停止大规模的破围战略。


        IP属地:上海4楼2018-03-31 03:32
        收起回复
          由此可见,湘军水师在金柱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太平军在湘军水陆攻击下失败,导致雨花台之战都被迫停止。某些人拿着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完全可以攻占三汊河,阻截长江水师进入天京护城河的入口”说事,却全然不顾三汊河紧贴长江,类似金柱关。相比雨花台,太平军主攻三汊河就会像在金柱关那样遭到湘军水陆火力的立体打击,不仅攻不下三汊河,还有可能被湘军水陆并进,大举反击。
          在无法切断湘军后路的前提下,太平军进攻雨花台实际上就成了一场消耗战。


          IP属地:上海5楼2018-03-31 03:48
          收起回复
            其次,某些人拿着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中曾国荃自称:“敌之火器精利于我者,百倍之多,又无日不以开花大炮子打垒内,洋枪多至二万杆。”说事,说什么太平军的武器具有绝对优势。
            其实关于太平军的武器,本吧的精品帖子:关于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和太平军的洋枪洋炮装备情况。里已经分析得很详细了。“1862年1月时太平军投入上海战场的兵力号称20万,据当时西人估计约50000-80000人,如按“2500作10000”的太平军惯例,则50000人的数量是较为准确的。这支部队中包括忠王原有部属、经过整训的降众、西征所
            吸收的兵员和原属翼王石达开的吉庆元、朱衣点部“扶朝天军”,而且装备了“数千支”包括滑膛枪和线膛枪的洋枪和一些洋炮,有一定战斗力。 5万人, 洋枪数千支, 但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是老式的滑膛枪,这个线膛枪的比例是比较低
            的。”“据1862年一个曾为太平军工作的外国人说,苏州十二三万太平军,有三万支洋枪。而卫队2000人则全装备来复枪(说明那三万只有很多不是线膛)。”“太平军的开花炮,不但数量不如,而且质量也不如,关键是没有重炮,所以攻坚能力远不如清军。”‘’可能有少数被太平军缴获或者被卖给太平军。如果是缴获的估计也没多大作用(枪支寿命估计到头了,而且缺乏保养)”“武器也五花八门,而且还老旧、前膛者居多,太平军大量装备洋枪,只是神话太平军火器装备率确实高,但大都是老式火器,火绳枪、抬牙子枪居多,真正的先进步枪没有多少。”
            总结起来,太平军虽然在江浙上海缴获和购买了大量洋枪和部分炮火,但枪多炮少,且枪支型号庞杂,质量低劣参差太平军的洋枪洋炮既有走私的,也有缴获的,是地地道道的“万国牌”,1860年访问天京的英国吴士礼船长曾检查过太平军装备的一些洋枪,认为质量很不稳定,有些“给使用者制造的危险要比给敌人的更大”。使用的弹药多为土造,“有硝无磺”扣。如《复生录》等都指出,太平军的火药“磺少力缓”,即硫磺比例低,发射推力不足,这样的火药发射弹丸,射程、穿透力都要大打折扣,早期就曾出现扫北军大将吉文元和敌将比枪法,两人同时开火,敌人弹丸却先击中吉文元。
            反观湘军洋枪虽少但都是制式装备,洋炮充足且质量高,战役期间又从水路补充了许多火炮和弹药,高下自判。


            IP属地:上海6楼2018-03-31 04:08
            收起回复
              在武器并无优势的前提下,太平军基本上沿用了以前的攻坚方法。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太平军负板蛇行而进,直薄湘军营壕, 开花大炮猛攻不止,束草填壕,岌岌欲上。湘军负隅抵抗,太平军拽尸复进,抵死不退。”懂得在火力掩护下,用蛇行方式规避湘军火力。还敢拽尸复进!
              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太平军用明地道、暗地道猛攻嘉字、吉后等营。”“用箱筐实土于中,拍砌墙边,明防炮子于 上,暗凿地道于下”,准备穴地轰毁敌垒。”明暗两地道,是太平军在攻克庐州击毙江忠源的战斗中首先发明的双层地道爆破城墙法。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东路太平军环逼敌营,严阵不懈,达7日之久”“适逢江北及上游援军3000多人(杨心纯、王可升、喻荣升三路)到达雨花台,入壕助守,兵力顿增,湘军得免危局”。
              第一次攻坚失利后,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太平军用火药轰塌湘军营墙两处,在硝烟中突进,乘势抢攻,炮箭齐置,两路猛扑,纷纷冲人缺口。 湘军早已有备,扼守内壕墙,按兵不动,俟烟开土落,立即从营中冲出,拼力抢堵拦击。 两军短兵交锋后,湘军终于守住缺口,墙外太平平更番猛扑,始终无法再次突人。湘军又一次渡过危机,阻止了太平军的锋锐攻势。 而太平军集中兵力, 正面与湘军硬拼实力,兵士暴露于敌军炮火之下,伤亡重大。”
              在第二次攻坚失利后,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在千方百计破坏太平军暗地道的同时,湘军寻找机会主动出击。”在长期的消耗之后,太平军的地道被破坏殆尽,再打下去只能是徒增伤亡。


              IP属地:上海7楼2018-03-31 04:29
              收起回复
                有一种说法是雨花台之战中太平军比前期战斗力低下,不敢肉搏,导致无法攻坚成功。但是如果仔细查看太平军攻打长沙等地的战役,就可以发现,前期强悍的太平军在几次炸开长沙城墙的前提下,照样被城内的清军怼了回来。即使是在攻克南京的战役中,太平军第一次攻城,虽然攻入城内,杀死了陆建瀛,但还是被清军赶了出来。至于被称为精锐之师的北伐军在怀庆城下也是数次强攻无果。可见战斗力强和攻坚必胜并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湘军能够在消耗战中挺到最后,强大的后勤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太平天国战争全史上说:“10月4日,战事正当激烈,军情万分紧迫,曾国荃一下子“赏银一千两”。”这个桥段,和当年,张国梁突破重围,给清军送去战略物资——鸦片,导致清军坚守成功的故事如出一辙。


                IP属地:上海8楼2018-03-31 04:39
                收起回复
                  某些人吹嘘湘军集中攻皖,高屋建瓴,所以后来镇压太平天国势如破竹。根本就是不顾史实。曾国荃在雨花台大战后花了两年才攻下了天京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在同一时段内,淮军,左系湘军在英法侵略者的帮助下,占领了浙江大部和苏南。直到天京周边的太平军据点都被攻破后,天京才被攻破。这就是所谓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雨花台之战,虽然太平军攻坚没有成功,但给以曾国荃的部队以沉重打击,败得并不难看。反倒是后来的进北攻南战役中,太平军损失了大量主力,导致之后,全面处于被动状态。


                  IP属地:上海9楼2018-03-31 04:55
                  收起回复
                    “曾国藩的湘军始终都不敢远离它的水师,不敢远离它的补给基地,为什么?离不开水师船上的大炮、粮食,当时只有船才是最好的远载工具,只有船才能最便利地运载大炮。李续宾率六千精锐远离基地、水道、水师深入太平军腹地之后,就遭到陈、李大军的围歼,李续宾连胜之后忘乎所以,忘记了湘军之所以能攻克武汉、九江就是因为它依赖水师。”
                    湘军吹嘘的“结硬寨,打呆仗”本身就是湘军战斗力低下的表现,这个命门早就被很多网友看出来了。曾国藩自己也承认:“贼称曾某之兵,守则有余,战则不足,此实忠酋确有所见之言,既群贼亦确有所见。”
                    对照“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保存有生力量,不争一城一地”的军事原则,太平军在长江边上对湘军进行攻坚并不明智。


                    IP属地:上海10楼2018-03-31 05:04
                    收起回复

                      出自罗尔纲的《太平天国新军的运动战》(旧名《捻军的运动战》,在《困学丛书/困学集》中有收录)


                      IP属地:上海11楼2018-03-31 05:11
                      收起回复
                        讲真不管怎么污蔑洪秀全人家毕竟享受10来年死了也值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3-31 05:39
                        收起回复
                          所以管好自己别那么多人去喷了毕竟是过去的事老是喷太平天国真的没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3-31 05:40
                          回复
                            说得很对, 后勤太重要了。 雨花台解围失败确实不是天国成败的关键。 进北攻南才是大错。 雨花台没有成功, 但是太平军依旧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如果保存兵力, 湘军想包围天京其实是不可能的。 一个孤城围两年才能拿下, 湘军战斗力也就那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31 07: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