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吧 关注:513,592贴子:12,279,675
  • 23回复贴,共1

孝敬父母,就是最好的修行,福报无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尘君身边有许多朋友都信佛,其中有一些非常会说法,什么修行的法门,修佛的理论讲起来头头是道,就连我这个好歹也算读过几本佛经的人有时候都说不过他们。
精通佛学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修行修行,更重要的其实在于“行”,而不是说,换句话说,你怎么做远比怎么说更重要。
而且修佛重在修心,只要你做事问心无愧,上孝父母,中和兄弟,下济穷人,就是极大的福德了,哪怕不去拜佛也照样会有好报。
接下来红尘君就来讲个故事,希望大家看后能有一些感悟。
丁家村的故事
在过去有个丁家村,村里面有一百多户人,其中有个财主叫丁善人,他信佛非常虔诚,经常施舍村里的穷人,谁家里有困难求到他头上都是有求必应。
此外这村里还有两家邻居,一家是个三十多岁的人叫丁长山,他读过几本书,认识不少字,喜欢穿长衫所以大家也习惯叫他丁长衫,他和父母合住一起,没有结婚。
丁长衫平时除了看书或者四处闲逛以外就是拜佛,家里非常虔诚的准备了佛龛,还买了许多佛经日日诵读,说起经文来头头是道,就连丁善人听了也都是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另外还有一家叫做丁三牛,他也是和父母合住,三十来岁,不过他大字不识一个,每天都是下地干活,空闲时间不是砍柴做点小手工补贴家用就是伺候父母,而且他为人热心,不管谁喊他帮忙都是从不拒绝。
这丁长衫和丁三牛从下光屁股长大,也算是发小,不过丁长衫不太看得起这个朋友,觉得他脑筋笨,又不识字,还每天都忙那些没用的东西,将来没啥出息。
有时候他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喊丁三牛一起来学佛拜佛,不过丁三牛总是憨厚的笑笑拒绝了,说自己没有空,然后就又屁颠屁颠跑去伺候父母去了,丁长衫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摇头嘲讽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没出息的东西,这辈子只能在地里刨食儿吃了,不修佛又哪里来的福报?”
话说这一年丁善人的公子准备去省里赶考,需要从村里雇一个体己的人,这让丁家村引起了一阵骚动,大家都对这个职位很看重。
一来呢,丁善人向来出手大方,待人仁义,这个职位很重要,给的工钱肯定少不了;二来丁公子这次要去省里,而且还要住上半年,拜师访友,这也是个开眼界见世面的好机会;三来丁公子十分聪明,头一次考秀才就中了,而且高居前三,这次如果再中举人的话,将来前途不可限量,甚至还有机会出来做官。
而这个体己的人一直陪伴公子,将来自然是他的心腹人,以后不管去哪里肯定都要带在身边,岂不是抱上了一条粗大腿,今后衣食无忧不说,还有个小富贵?
看着跃跃欲试的众人,丁长衫心中却是冷笑一声,在他看来这个职位非他莫属,第一,他是村里少有的认识字的人;第二,丁善人是个虔诚的佛门弟子,而说到修行就连丁善人都比不上自己,而且前几次丁善人出去拜佛上香都专门请自己陪同,双方有着一份深深的香火之情,丁善人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吧。
想到这里他是志得意满,认为是自己拜佛得来的好运,回去又特意恭恭敬敬的为佛祖上了九柱好香,念了几卷好经。
相反丁三牛倒是没在意此事,他觉得自己肯定没希望,索性听听也就算了。
但是等到丁善人宣布结果的时候却令人大跌眼镜,他找的不是别人,而是丁三牛,要说其余的人只是啧啧称奇也就罢了,丁长衫顿时受不了了,一跳三尺高,当天就去丁善人家里想要问清楚此事原因。
丁善人让人给他上了一壶茶后才慢条斯理的答道:“长山啊,我知道你信佛,也读了很多佛经,可这修行最重要的是看行动呀,你每天在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家里一点事情都不做,全靠父母在养活和伺候你,就这你还对父母呼来喝去,趾高气扬。
而相反三牛虽然不念经不拜佛,但是孝顺父母,做事又勤快踏实,这才是真正的修行,长山,我告诉你,真正的佛其实不在庙里,而在家中,你的父母就是两尊佛啊,你对他们都不孝敬,拜再多的佛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才找三牛,因为我信得过他,却信不过你啊。”
丁长衫的脸顿时一篇通红,连茶都顾不上喝就狼狈的逃走了。
红尘说
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是蕴含的道理却非常值得思索。
如今也有不少朋友修行,还普陀山啊,五台山啊,九华山啊等四大佛教圣地去拜佛烧香,说起佛法来也是口若悬河,但殊不知这最大的两尊佛却在咱们家里,就是我们的父母。
若是你家里这两尊佛都拜不好的话,就算念再多的经,烧再多的香,拜再多的佛,又有什么用呢?
切记: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家里两座佛,孝敬父母胜修行。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9-29 09:45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29 12:46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29 13:24
      回复
        随喜功德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29 15:51
        回复
          不同意你这个说法,你知道什么是明心见性吗,如果没有一门深入的修行一门佛法,绝不可能明心见性开悟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29 17:25
          回复
            孝顺父母不能代替修行佛法成就,说能代替的是邪知邪见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9-29 17:26
            收起回复
              我们赖以修行的身体来自于父母,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也是无量无边的。《本事经》云:“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事寿量,而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之深恩。”这是佛讲的,父母的恩情就这么大。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一:“若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悭者”就是吝啬的意思。“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劝喻策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就是说父母没有正信的,让他正信;没持戒的,让他持戒;如果比较悭贪,吝啬的,令他去布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如果是儿女对于父母这样能够处处地劝喻和鼓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这是真正的报恩。
              《佛说孝子经》中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注:三尊即三宝的另一种翻译。)
              这是说什么呢?佛告诉出家人,世上看不到有几个孝子,真正的孝是什么呢?令亲人去恶为善,不再做恶业,而为善,这为孝。让父母奉持五戒,而且照着三皈依去做,行持三皈依,这是为孝。
              早上奉养而暮终者,不如能让父母白天一直到晚上受持三皈五戒,这个恩重于亲人乳哺之养的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宝的功德,三宝的教化来使亲人得到利益的话,虽为孝养,犹为不孝。就是说在家人虽然你能给父母一些饮食、衣物,但是不能使父母皈依三宝,这还是不孝的。
              所以说佛对出家人要求很严。过去有一个出家人,他的母亲没人奉养了,后来他怎么奉养呢?前筐挑着他母亲,后筐挑着经书。他到村里乞食,以乞食来养护他母亲。别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把父母养在寺院里,这不就完事了吗?”他说因为寺院是三宝地,母亲属于俗人,所以我只能是以乞食来奉养母亲。所以说,像这样就做得非常完整、非常好。
              有人认为儒家经典注重孝道,却不知佛家经典更注重孝道。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至。每见出家释子——就是出家人,便随意妄口,肆意诽谤,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法更重孝道。
              世人每每知道《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称为“孝经”,殊不知《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还有《大报恩经》等佛教经典,也被称为“孝经”。俗人出现这种偏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懂佛法,缺乏佛教知识,故生误解。凡接触佛法,诵过经典,无不赞叹佛法是圆满至高之善法,佛教是无上孝道之宗教。
              佛教的孝,不光限于眼前这点儿,而是使父母离苦得乐。父母去世了以后,特别是受了菩萨戒的人,必须要给父母诵菩萨戒的。我们光知道临终时念佛来孝敬父母,实际上还不知道,父母临终的时候,受了菩萨戒的必须给父母诵戒,诵菩萨戒,不诵戒都是结罪的。所以说佛教度父母,不只是说这一生,而是生生世世。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9-30 06:37
              收起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30 07:21
                回复
                  未经他人苦抹去劝他人善,有些父母不如老虎,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10-02 19:30
                  收起回复
                    惭愧啊,感恩大德法布施
                    阿弥陀佛
                    祝大德早登极乐,毕竟成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11-08 22:49
                    收起回复
                      千里万里去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这个故事讲的真是好。中国古时候,是最讲孝道的,你看多大的官,父母过世了,都会辞官丁忧三年,就是守孝三年,但是我们现在远离父母,远离家乡,一年就回去一次二次。


                      IP属地:广东15楼2023-11-09 09:18
                      回复
                        有些人,连基本的孝道都没有, 你指望他信仰佛法?地藏经,不是称为佛门的孝经吗?如果一个人孝顺都做不到,你让他发菩提心?怎么可能呢!
                        释迦摩尼讲了8万4千法门,以应对不同根基的众生,所以,佛法真是博大精深,涵盖了世间任何问题。


                        IP属地:广东17楼2023-11-09 09:27
                        回复
                          光孝敬父母是善法,学仏人要按善生经中的教导去孝养父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12-15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