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吧 关注:513,603贴子:12,281,238
  • 12回复贴,共1

文钞读书会共修丨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 弘化社


IP属地:辽宁1楼2024-01-13 17:27回复
    【原文】
    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五住烦恼,毫未伏断,而所悟与佛无二无别(五住者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于界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于界外)。若约宗说,则名大彻大悟。若约教说,则名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如庞居士闻马祖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顿亡玄解。大慧杲闻圆悟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亦然。智者诵法华,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彻大悟,大开圆解。


    IP属地:辽宁2楼2024-01-13 17:28
    回复
      【导读】
      “二空理唯言悟,则利根凡夫即能。”讲到悟,也就是在知见上、在眼光上、在格局上,对于佛法已经跟佛完全同步了,悟到这个法了。悟的时候,你就看到前方的成佛之路,历历在目,一点差错都不会、出了。那么凡夫是有这个能力的,当然印祖也加了一个修饰词叫“利根凡夫”。不是随便一个凡夫就可以做到的。


      IP属地:辽宁5楼2024-01-13 17:30
      回复
        就圆教而言,到名字即佛就能借着一切的因缘、机缘,突然间触发而开圆解,所悟的跟佛无二无别。在这个层面,“五住烦恼,毫未伏断”。就是我们成佛路上所有的障碍,一丝一毫没有断掉。不但没有断,连伏都没有伏。尽管如此,他却已经见道了,随时随地在烦恼着,可他已经知道烦恼是怎么回事了,也掌握了一些修学手法,能够有效地慢慢伏、断烦恼。这就是悟了的人所获得的一个果境。如果从禅宗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常说的“大彻大悟”。如果按照天台宗来讲,学教的人来描绘,这个境界就叫“大开圆解”。


        IP属地:辽宁6楼2024-01-13 17:30
        回复
          这里印祖特别讲到,“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就像我们有时候说,原来对于佛法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佛法以后稍微有点儿进步,好像又信心增加了一点,理解力清晰了一点。而大彻大悟、大开圆解不是在这个层面论的。也就是不能用语言思维来相应这个法。尽管是一个悟,但也不是在这儿摆弄文字语言所出来的状况。所以说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而是说见解已经直接到位了,跟佛的见解已经同俦了,彻底见到成佛之路了。


          IP属地:辽宁7楼2024-01-13 17:33
          回复
            后面印祖举了几个例子:庞居士参马祖道一禅师的公案,大慧宗杲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的公案,还有智者大师诵《法华经》开悟的故事。这一段说明,看上去人家是言下大悟的,但这不是就靠那一时半会来的,而是生生世世积累到这个点上,修到要闪亮登场的那一刻了,才能显现出来这样的法。
            我们讲佛是觉行圆满,这悟只是觉圆满了,真正的证才是行圆满。真正按照成佛的标准来讲,破无明证法身的时候才是步入真修了,才算踏上成佛之道了。


            IP属地:辽宁8楼2024-01-13 17:36
            回复
              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法海大师书
              若按通途教理而修, 虽明心见性, 去了生死, 尚大远在。以明心见性是悟, 不是证。今人能悟者尚少, 况能证乎?!证则惑业净尽, 生死之因既断, 自不感生死之果矣。初果(须陀洹)七生天上, 七返人间, 方能断尽见思二惑, 而证阿罗汉果。天台(智者大师)示居五品, 南岳(慧思大师)示居十信。如此大士, 尚自隐其本德, 示居内外凡位。则证道之说, 实非易易!此约通途教理, 欲即生证道之难也。


              IP属地:辽宁9楼2024-01-13 17:38
              回复
                文钞续编·复郑慧洪居士书
                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1-13 17:41
                回复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世界佛教居士林观音成道日开示法语
                  宗门所有言句,一一皆指归即心自性,初无义路可以思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乃见自性天真之名字佛,非究竟涅槃福慧圆满两足尊也。明心见性,是悟非证。悟后当须断见惑证初信位入圣流,断思惑证七信而了生死,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证初住位,即为法身大士,再历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迄十地,等觉,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秘藏而成佛矣。学者切莫妄会。


                  IP属地:辽宁11楼2024-01-13 17:43
                  回复
                    明心见性之后,悟后起修,上上根者,确实可以随悟随断随证,说是证分证位也是可能。
                    古大德中能证相似位的,确实有。
                    但要清楚,并非所有明心见性者都有这种顿断功夫。能断见惑,入初果,证位不退,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IP属地:辽宁12楼2024-01-13 17:49
                    回复
                      “蕅益大师是大德,有参禅的人跟他说:那我不参禅,念佛。蕅益大师说不用,“你就以参禅的功德回向净刹。”这都是最好的开示,所以圆融。不然就生了好多种执着分别,不能圆融。只要是至心的回向求生,当然是正宗。”
                      印祖提倡净土法门是归宿法门,也并非让所有它宗修行人都来念佛。你老老实实修本派的,如果生前断见惑能证得初果位不退,那恭喜你,至多再人天七次必出轮回。如果你能修至三禅定功,那也恭喜你,你能靠自力坐脱立亡(至于能转生何处,这个要问自己)。如果以上功夫皆没有,临终念佛求生净土,又何妨啊!名字位修行人,临终因缘具足时,就可以往生。这不好吗?用净土法门来给自己兜底,不稳妥吗?净土本来唯心,是所有修行人的自心净土,有什么可排斥的呢?


                      IP属地:辽宁14楼2024-01-13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