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饮食吧
关注: 21 贴子: 851

改变现代饮食观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

  • 目录:
  • 健身减肥
  • 0
    一个符合人生物学的饮食必须前提是抗龋率100%,因为人类史几百万年是没有龋齿的,这要求戒断几乎一切碳水。至少应该让病人先吃肉。作为一个人来说,具有人格,吃应该吃的东西,这是尊重人格和人性的一部分。否则便像五千年前的奴隶一样,生来是奴隶,还是以奴隶的身份死掉,活得不明不白。人可以因现实保持现状,但要知道我们是食肉动物,吃其他东西是生病的会早早死去,然而当前因生产力和人口问题无法让人完全吃肉,也要去想如何
  • 1
    毒物,再熟悉不过的东东。然而在均衡饮食大行其道的今天,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可能被低估了。
  • 2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吃草犹如新潮的布景,掩盖在层层华丽之下的是对自我的冷漠,那被咽下的软刀子,终究让你难逃病痛之手。”——显微解剖虫博士前言2017年,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Beaudet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假说提案,他们的论文“Braincarnitinedeficiency causes nonsyndromicautismwith an extreme male bias”(脑内肉碱缺乏导致自闭症且男婴风险更高)发表在《BioEssays》杂志上。这项研究首次提出脑内肉碱缺乏导致自
  • 5
    尼安德特人拥有发达的大脑并制可以造复杂工具,但从未展示出绘制图像的能力。但是,4万年前的现代人却可以在岩石和洞穴内创作生动的动物和其他形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捕食者与猎物关系及其行为演化的专家理查德·科斯在他的论文《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代表性绘图及其在尼安德特人中的缺失反映了狩猎与战争的历史性差异》提出,这种艺术上的差距可能是由于他们狩猎方式的不同
  • 2
    酸碱体质理论 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欧阳(Robert O. Young)于2018年11月2日,就被美国加州圣迭戈法庭判决有罪,被罚金1.05亿美元。他提出: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而纠正酸性、保持酸碱平衡就能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这一理论被他阐述得神乎其神,使很多人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甚至深信不疑。一些绝症患者仿佛看到了希望,不少人求助于他的“神奇疗法”,希望能够治愈癌症。
  • 3
    以下观点仅用于学术探讨,不具有任何医学建议。像现代人一样思考,像原始人一样生活!你好,这里是虫博士的帖子。前言胆红素是肉食动物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胆色素。智人血液的胆红素中有80%为间接胆红素,其余为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和尿酸一样是一类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胆红素可在动物体内完成循环和排泄。当胆红素超标时,可能出现色素性胆●结●石。
  • 2
    葡萄糖完全氧化为了简明更容易理解,我们略去繁杂的生化详细过程,用化学式表示为C₆H₁₂O₆+6O₂→6CO₂+6H₂O+30/32ATP1摩尔葡萄糖完全氧化需要消耗 6 摩尔的氧气并产生30或32摩尔ATP(由于肝和心脏细胞质NADH要穿梭进入线粒体成FADH,少产生2ATP)所以结果是:每生产1 摩尔ATP需要消耗葡萄糖和氧气的总质量数为(180+32*6)/32=11.625克或12.4克
  • 3
    热力学三定律①热力学第1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即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②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常见的有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普朗克表述。克劳修斯表述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完全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3.热力学第三定
  • 1
    粉丝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人类是肉食性食腐动物。人类340万年演化史表征的人类食物是陆地的中型到巨型哺乳动物icon,他们的体重区间在20公斤到12吨之间,如象犀牛icon马鹿icon羊猪貘等。我在《田赛和短跑:智人完美运动指南》一文(可在“我的主页”→“生存指南”→“运动”中阅读)通过古人类遗骨分析指出人类合理的运动是投掷、短跑和负重。这三种运动形式都是与人类狩猎动物相关的,这一类运动也符合翁长水医生讲解的以酮体为能量来源
  • 0
    大汶口焦家遗址是5000年前的山东新石器社区。社区成员平均寿命30岁,男性身高可达200cm,两性公民营养差异小,两性身高差异小。存在私有制和阶级分化萌芽,但贵族也参与劳作,发生两性分工,女性主要上肢劳动,男性主要下肢劳动。繁重农业劳作导致肩、脊柱劳损和退行性疾病,30岁后显著。公民主食是粟,畜牧业相对发达,肉食以家养猪为主,其次野生鹿,狗和水产作为补充。地位越高肉吃地越多,地位越低肉吃地越少,战俘和奴隶只能吃粟
  • 6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以下观点仅用于学术探讨,不具有明确指导性建议。“像现代人一样思考,像原始人一样生活!”这里是虫博士的《异病食化论》。 南方古人类遗址有植物遗存鬣狗在饲养条件下也吃黄瓜,咱不能说他是杂食。在奴役和不可抗力面前,是扭曲的动物和扭曲的人性。如果没有末次冰期,披毛犀都还在,人口控制的足够好,没有私有制萌芽,没有奴隶社会的发生,人还是那样。我们看到的当代人和古代人,都是被奴
  • 3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医生们奉行的杂食性饮食,就像是给狼喂草,无知地忽视了自身免疫的警钟,却任由病患在不觉中被拖向深渊。”——显微解剖虫博士前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其病变可早在胎儿时期就开始发生。由波兰医疗伦理学校的Surma博士领衔的一项研究“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 in 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炎症和自身免疫)在2023年发表在《恢复学》期刊上。没错,就是我们昨天聊到的Surm
  • 5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肉类是全营养古人类通过狩猎获得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尤其是它们的脂肪和器官,含有极高的营养密度。比如,肝脏、脑、骨髓等部位富VA、VD、VE、VK和VB,以及铁、锌等全面矿物质。肉类营养的热稳定性要远高于植物。脂肪提供了高度集中的热量来源,使得古人类能够在不吃植物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营养。动物蛋白质含有人类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这比植物蛋白质要完整得多,利用率也更高,对身体的压
  • 5
    只有透过科学的严谨之镜,我们才能看清复杂现象中的真相,揭示那窗纸后的谜题。——虫博士前言自闭症,或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涉及多方因素成因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以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受损、重复和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自闭症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代谢异常以及母体因素等。
  • 0
    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利用植硅体分析法对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沉积物进行研究,现场随机取样采集了多个地层的沉积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7300年到6800年之间的时期,黍与水稻已同时出现于该遗址,而且水稻在其农作物组成中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黍的比重相对较低。2023年8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联合团队在《自
  • 4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不作为他人任何行动之依据。❥1小白鼠来历小白鼠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常见的小白鼠品种有很多,比如昆明小鼠、ICR 小鼠等。小白鼠是小鼠属小家鼠(homemouse)经人工饲养和选择培育而来。17世纪,小白鼠开始被用于比较解剖学研究;19世纪进一步应用于生物学研究。20世纪初,退休教授艾比·拉斯洛浦(Abbie Lathrop)、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廉·卡斯尔(William Castle)等通过杂交、近交培育和随机诱导基因
  • 4
    前言每一种动物都是其祖先和自然界协同演化数亿年的结果,中大型哺乳动物食谷行为在自然界的发生有季节性也有生理性。地球有四季之分,因此富含高淀粉的食物只在自然界特定季节发生,伴有分散性和总量少的特征。以云南勐腊的现生热带雨林为例,其草本层覆盖度仅为10%(《勐腊县傣族“龙山”森林植被类型分析》)。以更贴近大冰河期气候特性的荒漠草原为例,虽说该类型地区草本发达,但地处干旱寒冷的特性导致植被生长缓慢,同样具
  • 8
    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前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eghan O. Altman和Pascal Gagneux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9年4月30日的《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bsence of Neu5Gc and Presence of Anti-Neu5Gc Antibodies in Humans—An EvolutionaryPerspective”(人类Neu5Gc的缺失和抗Neu5Gc抗体的存在:一种演化的视角)的论文。该研究探讨了人类细胞缺乏Neu5Gc(N-glycolylneuraminic acid)和存在抗Neu5Gc抗体的演化意义。研究指出,人类和其他一些哺乳动物独立地在演化
    xiasihua 5-19
  • 5
    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生酮饮食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该研究由Iain H. Campbell和Harry Campbell博士合作,成果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杂志上。他们深入探讨了生酮饮食如何通过调节大脑中的谷氨酸代谢来影响BD的病理机制。
  • 1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不作任何行为之依据。❥1 共识高淀粉饮食易引起高血胰岛素,从而引起“五高”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学界共识。❥2 适应高淀粉的人群只是少数人类5万年前规模化吃淀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假设从那时起有量的开吃,但淀粉造成的危害(假设有的话)只表现在成年中后期,也就是说不适应吃淀粉的个体在临终前巳经有后代了,换句话说,不适应的个体难以被定向选育所洮汰,所以这种适应淀粉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只
  • 2
    植食性动物的装备 ❥1 植物除了有动物需要的碳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外,还含有大量的次生物质,主要有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有些还含有植硅体等。萜类包括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多萜等。酚类包括简单苯丙酸类、苯丙酸内酯、苯甲酸衍生物类、木质素、类黄酮类、鞣质等。含氮次生化合物包括生物碱、含氰苷、非蛋白氨基酸、凝聚素等。这些次生物质对植物适应不良环境或抵御病原物、动物侵害以及植物的代谢调
    xiasihua 5-12
  • 5
    前言长期以来,学者们对更新世大型动物群(megafauna)灭绝事件争辩不休。传统观点往往将这些巨兽的灭绝归咎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狩猎行为的双重影响,但鲜少有人深入探讨人类狩猎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选择。在另一层面,在漫长的冰河时期,人类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狩猎大型且脂肪丰富的动物成为了一种高效的生存策略,产出投入比极高。狩猎和食腐动物资源获得营养的能力远比采集植物要容易得多,这种行为模式在人类演化史上起到了决定
    xiasihua 5-11
  • 1
    多图|从更新世古人类看现代人咀嚼力退化问题 显微解剖虫博士 首发 2024-5-216:06湖南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4人听过本文作者:今日头条app @显微解剖虫博士 今天有粉丝问我,把肉切成细丝算不算过于精细,大块肉和筋膜咬不动怎么办? 精细加工 切丝、捶打、绞馅等行为都属于过度加工的范畴。第一,增加了食物比表面积导致消化快,糖异生可能也会更快;第二,会造成营养的溢出和流失;第三,肉类越细碎,在加热中营养损失的也越快;第四,饮食
    xiasihua 5-10
  • 2
    胃肠决定食性 ❥1 胃①胃酸绝大多数植食性动物的胃液 pH 值在 3-5 之间。这是因为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单纯依靠胃酸很难将其分解。同时这类动物的胃及肠中需要大量共存的细菌来降解纤维素从中获取能量,PH值不能太低,否则这些细菌又难以生存。肉食性动物的胃液 pH 值通常在 1.5-2.5 之间,杂食性动物的胃液 pH 值大概在 2.9 左右,而肉食性食腐动物的胃酸平均可达到1.3(如秃鹫)。人胃的超强酸值通常在1.5甚至更低,与秃鹫处同
    xiasihua 5-8
  • 3
    代谢健康钟先生 3人听过前几天收了一个焦虑的40+就脑梗的病人。病人心里面很迫切想解决问题。当然,任何人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希望越快越早处理解决就好,这本就是人之常情。 然后那病人的情况表现是什么呢?2018年就已经发过脑梗,然后导致右侧肢体的麻木(感觉神经受损),最近又有觉得头晕,行走不平稳,所以来就诊,尝试使用活血中成药物改善症状。然后还有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腹型肥胖,高尿酸血症。 数次咨询问我,能
  • 2
    声明[rbk]以下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任何行为的指导依据。❥1 生物的能量利用类型 ①葡萄糖代谢型。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由当初地球一大锅“原汤”中的单细胞古菌一路演化而来,因此几乎所有生物都有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的能力。 ②蛋白质代谢型。随着地球生态系统的不断演化,一部分动物演化出了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例如猫科动物主要以其他动物的肌肉为主要能量来源。 ③脂肪代谢型。这是地球生命进一步演化的产物,是能量
    xiasihua 5-3
  • 0
    有人将“低碳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吃成了实际上的“低碳高蛋白”饮食,也就是因怕肥喜瘦,大量吃了瘦肉,例如猪瘦肉每百克含蛋白20克、脂肪约10克左右,蛋白质icon吃得太多,超出人体需要的部分,则氨基icon酸脱氨基后变成尿素icon随尿排出,余下大部分变成糖。等于你不仅在吃糖,变成了高糖饮食,而且无形中增加了排氮负荷。这是要避免的。低碳饮食应当是“低碳+高脂”适量蛋白饮食,而不是“低碳+瘦肉”饮食,要注意瘦肉搭配肥肉的比例,
  • 3
    一般我们都知道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那所谓的1.5型糖尿病又是个啥?特点是什么?怎么区别于1.2型糖尿病呢?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又被称为缓发性糖尿病,1.5 型糖尿病。是指临床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以胰岛 β细胞遭受缓慢的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的糖尿病类型。为何被称作 1.5 型糖尿病?(1)LADA 早期与 T2DM 临床表现相似,但患者的胰岛 β 细胞功能衰退速度较 T2DM 快,较经典 T1DM 慢,较 T2DM 更早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我国 LA
  • 2
    能量物质地球上一切生物时刻离不开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太阳的光能,光能在植物或藻类的叶绿体中经光合作用产生最初的碳水化合物丙糖,进而形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类和淀粉类,以及肪肪类。蛋白质暂忽略。纤维素与淀粉一样,也由葡萄糖串接而成,只是串接的化学键方式有区别。相比于淀粉,纤维素在环境中更稳定,草、木中都有大量纤维素,正由于稳定、量大又易得,因此成地球动物演化的驱动力之一
  • 0
    ❥1 广谱革命“广谱革命”是指在更新世末期,人类开始利用更广泛的动植物资源,从严格的肉食者转向“主观杂食”者的转变。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适应策略的重大变化,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健康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2 引发原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张乐先生于2013年在《中国更新世末全新世初广谱革命的新视角:水洞沟第12地点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一文中指出了这一概念。在中石器时代,由于全球气候
  • 2
    植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源性食物中,如谷物、豆类、坚果等。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酸。玉米(0.26%)等谷类种子胚中含量很高。 植酸化学名为肌醇六磷酸,环巳醇六磷酸,分子式为C6H18O24P6,分子量为660.04。其化学结构是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碳环,每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带负电的磷酸根。
  • 3
    我们自小被教育,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直至后农业社会,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大幅提高。新仙女本事件发生前,智人主要靠野生动物(偶尔植物),以采集狩猎来营生。他们天地间过着游荡的生活,但此事件后大量动植物消失,他们不得不以部分植物来充饥,他们开始驯化猪马牛羊,种植麦稻等。不得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顾于播种,除草,牧羊,无暇它顾,还担心收成好坏。
  • 4
    基因人类学认为,APOE基因是人类的长寿基因之一。该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人类和大量肉类发生关系之后形成了特化,量变产生了质变。这个基因让后来的人类可以长期大量取食动物脂肪和肉类,从而避免了前人因此而产生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向更大的大脑和更高的寿命去演化。通过APOE分型,我们可以看出,表格中2/2基因型胆固醇低,而且占比仅有0.4%,而3/3是优势型(我本人也是该型),后面那些胆固醇较高,同时和老年痴呆相关。众所周知,老年痴
    xiasihua 4-20
  • 0
    草酸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多方面危害,如导致肾功能衰竭、形成肾结石、引发慢性疾病、影响骨骼和大脑健康等。应谨慎处理与植物的关系,控制草酸摄入。
  • 1
    能量物质地球上一切生物时刻离不开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太阳的光能,光能在植物或藻类的叶绿体中经光合作用产生最初的碳水化合物丙糖,进而形成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类和淀粉类,以及肪肪类。蛋白质暂忽略。纤维素与淀粉一样,也由葡萄糖串接而成,只是串接的化学键方式有区别。相比于淀粉,纤维素在环境中更稳定,草、木中都有大量纤维素,正由于稳定、量大又易得,因此成地球动物演化的驱动力之一。❥2 被无视的淀粉淀粉的动物
  • 4
    前言2022年1月17日,《光明日报》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利用CT技术和镜像原理,科学家首次复原出生活在约20~12.5万年前(另一说为34~9万年前,无伤大雅)的古人类——许家窑人较为完整的头盖骨。推算的脑容量表明,许家窑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更新世脑容量最大的“智慧人”。许家窑人脑容量足有1700ml,远大于现代人1400ml的标准。古人类的智慧和其饮食以动物脂肪及蛋白质为全部成分的特征是分不开的。他们会制作石球,也会集
  • 2
    一般认为的糖尿病主要分两种,一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因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二型糖尿病,一般3-40岁起病,且往往伴有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问题。但是其实还有相对多见的一种情况,叫mody!啥是mody呢?中文名叫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其实是一种基因缺陷。然后分型比较细,总共有14种。先上图。
  • 7
    给我看你的牙齿,我就能告诉你你是谁。”19世纪的博物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 Cuvier)如是说道,再正确不过了。我们每天一遍又一遍地使用的牙齿不仅是我们个人生活的线索,也是我们演化历史的线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古人类演化证据,为现代人类生物学食性的定位做出巨大贡献。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史前祖先的口腔,牙齿都以其结构的显著细节而著称,那些牙结石揭示了那些曾在嘴巴里生活的微生物。牙齿化石是微小的时间胶囊,提供
  • 4
    旧石器时代大约12000代人之前,也就是30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时代,以高脂肪肉类为主的饮食让古人类性成熟期位于生物学育成年龄18~19岁,这就使得他们的最大寿命要远超现代人。然而,当时大约75%的死亡是由外伤和感染引起的,其他包括寄生虫、分娩、营养不良、脱水等问题,这使得它们预期寿命仅有33岁。这就好像魔戒里的精灵是永生的,但仍然会被半兽人杀死是一个道理。
  • 5
    前言在波罗的海深处,隐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这个秘密揭示了史前人类如何巧妙地利用他们的环境来提高狩猎效率。这个秘密就是被称为“Blinkerwall”的史前巨型人造结构,它位于德国梅克伦堡湾(Bay of Mecklenburg)的水下21米深处。这个由超过1500块花岗岩石构成的连续低墙,延伸近一公里,可能是在11,700至9,900年前由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建造的,用于辅助狩猎驯鹿。
  • 8
    之前我们已经连续聊了三篇,关于r选择和k选择。尤其是第三篇的结论,尤为重要。 先有环境压力,环境越不稳定,压力越大,演化策略越偏向r选择,反之,环境越稳定,越靠近资源上限,那么策略层面就越偏向k选择。然后才有不断的生物适应性演化过程。然后随着这个演化的进展。种群的基因池发生流变。再体现在个体的表征层面。才是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演化。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其实可以画出两条线,下限是环境稳态,环境过于失稳态超过下
  • 5
    近日,一项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Evidence of diverseanimalexploitation during the Middle Paleolithic at Ghar-e Boof (southern Zagros)”表明,伊朗南部扎格罗斯山区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不仅狩猎大型草食动物,还利用了龟、鸟类和食肉动物等多种动物资源。这一发现有助于揭示当时人类的狩猎行为和生存策略,以及动物资源在人类饮食中的重要性。
  • 10
    前言广谱革命(Broad Spectrum Revolution)是指在更新世末期,人类开始利用更广泛的动植物资源,从严格的客观肉食者转向主观杂食者,这一转变标志着人类适应策略的重大变化。这一革命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也对人类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xiasihua 4-1
  • 2
    你为什么只看340万年的演化,不看3000万年内的?你的方法不严谨。并非如此。通常认为黑猩猩是吃植物的灵长类,黑猩猩的饮食主要由75%成熟的果实和25%植髓组成。然而,研究者们在分析时通常将纤维归类为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从营养角度来看,纤维并不像其他碳水化合物那样被化学分解代谢。实际上,动物无法直接从纤维中获取能量,而是通过肠道细菌发酵纤维产生短链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随后被吸收进入血液并被代谢。
  • 1
    下面是以色列icon特拉维夫大学icon人类学研究员Miki Ben-dor教授为我们整理的标准答案。粉丝们要学会用演化理论武装自己,消灭一切阻挡在健康路上的牛鬼蛇神。[lbk]灵光一闪[rbk]以这些证据结合演化医学临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智人是仅消费至少百公斤级陆生哺乳动物icon且饮食脂肪质量至少与蛋白相等icon的肉食猿。如此可防治几乎一切疾病并保持健康体重。
    xiasihua 3-28
  • 4
    麦芽糖可以入药,它健康吗?植物形式的糖在人类饮食中是不必要的,要学会谨慎处理人与糖类之间的关系。二糖(如蔗糖、乳糖和麦芽糖)可能难以被不健康的肠上皮细胞消化,为肠道致病微生物提供食物。未消化的二糖可转化为有害化合物,如脂多糖(LPS),损害肠壁并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小肠对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足与胃肠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疾病、过敏和退行性疾病)有关。对于肠胃道疾病患者,饮食应避免双糖、淀粉、纤维
  • 4
    01.过氧化脂质: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后可产生乙醛,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膜的重度损伤,进而出现局部缺血。02.造成维生素D紊乱:
  • 1
    植酸普遍存在于植物源性食物中,如谷物、豆类、坚果等。它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酸。玉米(0.26%)等谷类种子胚中含量很高。 植酸化学名为肌醇六磷酸,环巳醇六磷酸,分子式为C6H18O24P6,分子量为660.04。其化学结构是由6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六边形碳环,每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带负电的磷酸根。 植酸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浆状液体,易溶于水、96%乙醇、甘油和丙酮,难溶于无水乙醇和甲醇,不溶于苯、氯仿和乙醚等。0.7%水溶液的pH为1.7。植酸遇高温(&g
    xiasihua 3-24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