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吧 关注:71,664贴子:226,141

回复:武夷山的90后制茶者,有什么都可以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朋友问我岩茶的编号是什么意思。
这里科普一下,编号代表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给岩茶的每个品种的标识,这里给大家列举一下:
金观音(204)、黄观音(105)、金牡丹(220)、春兰(301)、丹桂(304)黄玫瑰(506)、金锁匙(3)金宣(台27)、月中桂(55)、小红袍(66)、水金龟(77)、悦茗香(101)、紫牡丹(111)、老君眉(118)、金凤凰(120)、银凤凰(121)、瓜子金(201)、金牡丹(203)、瑞香(305)、百瑞香(306) 、九龙袍 (303)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4楼2021-01-26 19:00
回复
    武夷山的奇兰品种是在20世纪90年代从闽南平和县引进的,由于奇兰在武夷山独特优异的地理条件下生长良好,以独特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下的奇兰品质更是优越,深受群众喜爱,因此,在武夷山地区广泛种植。目前,奇兰是武夷岩茶主要种植品种之一,属名丛系列,在武夷山主要的种植种类有金面奇兰和白芽奇兰,并以白芽奇兰为主。
    武夷奇兰按培火工艺不同分为三种其中属于清火型。
    1、一种是香气浓郁,有点霸道,俗称是霸气,入口后香气满腔,回甘特好,经喉咙而落腹中,十分舒畅,感觉很好。
    2、第二种清火奇兰的香气则不如第一种那么霸道。
    3、第三种武夷奇兰是中火奇兰,是第二种武夷奇兰的再焙火,这种中火的奇兰经过焙火后,味道已转变了,入口有了些许的焦苦味,但茶香气味浑厚深长得多了,回甘也是这样,只是不象清火奇兰一样香气外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7楼2021-01-27 15:24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8楼2021-01-27 19:16
      回复
        怎么区分普通小种和烟小种:
        一、工艺不同
        传统正山小种与烟正山小种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烟正山小种在选择茶青材料上不分粗细,全发酵且在萎凋发酵等制作过程中使用松木柴烧火加温,因此烟正山小种带有浓厚的松香(烟)味。
        二、口味不同
        传统正山小种与烟正山小种口味上的区别在于烟正山小种他具有明显的松烟香,口味重,如使用清饮法就如喝中药一般。但如加入牛奶,利用牛奶遇热水变腥的特点中和烟正山小种浓重的松烟香,再加入方糖,其汤色与滋味就如咖啡,所以有中式咖啡的美誉。烟正山小种浓烈的松香味兑奶后产生更奇特的味道,让英国人着迷。烟正山小种曾大量外销,并曾作为英国皇室的御茶。
        三、色泽不同
        正山小种红茶与烟正山小种红茶的条索外形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分别,但烟正山小种的色泽要比传统正山小种红茶更黑而润,又比正山小种红茶重实。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89楼2021-01-28 14:05
        回复
          武夷岩茶自古以来就有“陈”比“新”好的说法,清初周亮工《闽茶曲》说“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可见,古人已经知道陈年岩茶的妙处。武夷山民间就有这样的习惯,若有人胃胀腹泻,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找陈年武夷岩茶来饮用,以缓解病情。
          武夷岩茶加工制作的工序多、工艺复杂,它讲究“隔年陈”。武夷岩茶相对于其他茶类更为长久的制作过程。武夷岩茶从鲜叶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凉索、复焙等工序,第一阶段初制加工完成。
          接着武夷岩茶的精制加工开始,包括归堆、毛拣、筛分、风选、复拣、匀堆、焙焙等工序,其中以烘焙工序最为关键,技术性最强,掌握“低温慢炖”的原则,使内含物产生热物理化学变化,具有脱水糖化作用(熟化)、异构化作用、氧化及后熟作用。最后到达稳定、完善和增进品质的目的,从而形成了武夷岩茶耐泡、耐储存以及独有的“岩骨花香”的品质特征。
          遵循传统工艺特点要求烘焙的武夷岩茶,达到一定的火功程度,在火气没有退去之前不宜饮用,如果当年立即饮用,容易上火,而且没有经过一定时间存放,茶叶的后熟作用还没完成,品质未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武夷岩茶不宜喝“新”,而讲究饮用“隔年陈”。
          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说:“喝武夷岩茶者,一般起初求香,后来重味,进而追寻陈茶风味,会经历这三个阶段”。
          传统的武夷岩茶需要约一年的熟化期,因新茶火气未除,且香气欠幽,滋味欠醇润。待火气消退、到熟化适期时,色、香、味达到顶峰,香高清纯、浓长、幽远,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润滑、甘爽,饮后令人舒适持久。武夷岩茶经长年存放,陈香明显纯正,汤色呈深橙黄或琥珀色,清澈艳丽,滋味浓醇、润滑、清纯、爽口。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21-01-28 18:57
          回复
            【黄观音105】由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铁观音与黄旦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品种。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叶色黄绿,叶形长椭圆或椭圆形,叶尖钝尖。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期在4月上旬。嫩梢芽叶黄绿带微紫,茸毛少。开花量与结实率中等。扦插繁育成活率高,抗寒、抗旱性较强,适应性广产量较高。制成乌龙茶品质优异、香气馥郁芬芳,滋味醇厚甘爽,制优率高。亦适制红、绿茶,香高味厚,品质优异。黄观音简称105,105是未经审定之前试验区代号,叫的人多了,最后成为了黄观音的品系代号。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21-01-29 13:42
            回复
              怎么区分本山金骏眉和外山金骏眉:
              本山金骏眉香气浓郁(刚开始是蜜香味,后来慢慢转成花粉香,而外山金骏眉一般没有什么味道,或者是带涩和地瓜味),味甜,醇厚,杯底香浓郁。稠度好,回甘快好。茶汤甜醇,泡浓有粘稠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21-01-29 19:49
              回复
                古人用活、甘、清、香四字来形容“岩韵”,著名岩茶专家姚月明先生也在武夷岩茶鉴评方法中写道:
                活: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洌。
                甘:系指回甘时间短而快捷,清爽甘润。
                清:系指清纯不杂,清快舒适,清丽明亮(指茶汤、叶底)。
                香:系指口含茶汤有芬芳馥郁之气,冲鼻而出,饮后有齿颊留芳之感。
                浓:系指茶底厚醇,无明显苦涩感。
                厚:系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变,可谓“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21-01-31 19:42
                回复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五曲隐屏峰后九曲溪北,景区中心海拔408.8米。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险峰。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5楼2021-02-01 16:21
                  回复
                    武夷山有那么一句话,叫“不登天游,虚此一游。不做竹筏,武夷白来”所以各位要来武夷山玩的,天游和竹筏必玩哦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21-02-02 19:01
                    回复
                      今天和大家说一说,305(瑞香)
                      瑞香,是2003年由福建茶科所在七八十年代以黄旦为母本,黄金桂为父本培育而成,而后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岩茶良种。
                      瑞香这个品种的香型是属于甜蜜的花果香,一般情况下中低火的比较多,这款茶苦涩感比较低,比较好接受。并且这款茶做的好的可以和花果香型的肉桂一较高下。所以经常有人搞混瑞香和肉桂。
                      瑞香,可高扬、可雅致,可浓烈、可温润,于谁,都是不可抗拒的。爱喝茶的人,都能得味,欣赏它的极致真味。然而,有一类人是尤其推荐饮用瑞香的。那就是刚刚接触岩茶的茶友。因为瑞香花果香明显高扬、滋味醇厚甘润、不苦不涩、茶汤里的香也很明显。先能识香,而后得味,这是每个茶友的必经之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21-02-04 18:41
                      回复
                        茶文化是武夷山的文化底蕴之一:
                        武夷山是国家茶艺术文化之乡,做茶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茶文化对武夷山人影响很深。武夷山人几乎人人都爱喝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21-02-05 18:09
                        回复
                          以【大宅门】乔致庸为代表的山西晋商与武夷山茶的那些事:
                          国《崇安县新志》记载:“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星村,道咸下梅茶市转赤石,下梅废而赤石兴。红茶青茶向由山西客,俗谓之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
                          下梅邹家因做西茶生意而大发其财,成为下梅首富。其兴建的下梅邹家豪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也是该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落代表。下梅村被誉为“万里茶路”的起点,并因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合理的旅游开发。
                          晋商武夷贩茶线路
                          山西晋商入武夷山大量贩茶的时间,大体在清乾隆初年。当时清政府限制俄商到京贸易,中俄贸易就集中在双方边境的恰克图进行。
                          晋商本来就有到俄国做生意的基础,得到清政府公开允许后,便积极利用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开展对俄贸易,并将此路线延伸到欧洲,其中主要以茶叶为主。此条商路成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茶叶之路”,也成了晋商的发家之路。
                          晋商贩卖武夷茶,开始是派人到武夷山采办茶叶,雇请人挑运,过分水关,到江西铅山县河口镇(当时系江南大码头),装船顺信江而下,至鄱阳湖,再至汉口。溯江西上到河南,由汉水到襄樊,由唐河到河南社旗镇(今社旗县,此处为晋商转运茶之点),尔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山。经山西晋城、长治。出祁县后,就改换畜力大车北上太原、大同。至河北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全程7000余里。由于晋商极具谋略,又注重信用,很快取得了俄商及俄政府的信任,后来又把茶叶生意做到俄国,并扩延到其他东欧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万多里,形成名副其实地“万里茶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21-02-06 18:12
                          回复
                            大红袍的历史故事:
                            1385年,明洪武18年,有一穷秀才丁显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很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喝了之后治好。
                            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然后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喝了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
                            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达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
                            后来,众人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00楼2021-02-07 22:45
                            回复
                              金骏眉的来历:
                              2005年,张孟江、阎翼峰和孙连泉这几位北京来的茶客到访桐木村,与江元勋闲聊。当年7月,茶季基本结束的一个下午,江元勋和这些客人在茶厂外的树下乘凉聊天,客人们建议他用正山小种的芽头来制作高档红茶,还许下了“做得好,我们8000块钱一斤买走”的承诺。这价码高得离奇,“大红袍也就几百块钱一斤”。刚好路边有去修建茶树压枝的村妇路过,江元勋叫住她,上山采了2斤4两芽头回来,交给厂里的制茶师傅梁骏德、江进发和胡结兴。芽头嫩,从萎凋开始,揉捻、发酵、烘干,每道工序都需要改变,最后做出来茶汤色金黄,香气浓郁。
                                这几位北京人不仅是“金骏眉”的首倡和命名,更是这种茶最主要的市场推手,5年不到的时间,他们让这种红茶成为当下中国最红的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21-02-08 16:55
                              回复